虎嗅注:本文是李開復在創新工場創業公開課上的一次授課內容。他認為創業中的三個關鍵點:資本、戰略、人才,都符合冪定律。需要說明的是,彼得·蒂爾在他《從0到1》的書中,對創業中的冪次法則有比較完整的闡述。以下是授課全文,小標題為虎嗅所加。
今天我想講的是power law,創業中的冪定律。
我去百度一下什麼是冪?結果出來這樣字,而且真的看維基危機百科,本條主題不是楊冪。冪定律就是power law。
今天我想講什麼呢?所有創業者想聽的都是怎麼做好創業,做好創業就是大量的資金,有效的資金,正確的商業決策,然後有一批很有才華的員工。其實power law都符合這三樣事情,今天我想講這三件事情跟power law的關係。
首先到底什麼是power law?人類很多的事情都是正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可是今天我要打破幾個傳統教育教我們的東西。我們從小都被洗腦,都是正態分佈,我們從小看到的成績、身高、房間的大小基本都是正態分佈。一個是極端的很少,所以不重要,中間的比較多,這是一個正態,中間這個人有一個平均值,每個人只要想我們是比平均大,比平均少。
當沒有人跟你說你的創業是ABCDEF,你融了多少錢,有多少人,成長率多少,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平均值是讓人趨於平庸的一種錯誤誤導,我們再也不要聽信平均值。
比如每年把錢存在銀行的平均利率,這就是Normal distribution。我們如果去採樣的話發現各種不同的銀行,各種不同的利率,我們把它平均。或者高三的成績從一百分到零分去平均,最後得70分的是最多的,得100分、得0分的是很少,這個就是Normal distribution。
還有一個例子是身高。所有人都站在一起,170公分會比較多,250公分的會很少,80公分也會很少,所以極端高矮都比較少,但是平均的比較多。正態分佈是有分佈的,大約來說還是中間的比較多。如果我們把不同的人排起來,你會發現有姚明那麼高的,但是一個Normal distribution。
財富不一樣,我們今天在這裡開會,我們這裡平均身高是172公分,突然姚明進來了,我們平均值能變成174公分,沒差多少。但是今天我們在這裡開會,我們這裡的平均財富是50萬美金,突然比爾蓋茨進來了,整個顛覆了我們平均財富,平均我們有三億美金,八億美金,但是這個沒有意義,我口袋裡沒那麼多錢,都是他一個人的錢。所以當你談財富的時候是無上限的,而且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偉大的公司越來越偉大。偉大的喬幫主跟比爾蓋茨相比之下,就好低了。再下麵還有蔡文勝、徐小平,再下麵是我、汪華、光榮等等,到後來差不多了。就是大者是大的嚇死人,小的微不足道,這是一個冪定律。
在投資上來說,冪定律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圖來自於皮特這本書,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平常做投資的時候,我們腦子裡想的是這條虛線,因為我們大部分人投資是買股票,買了穀歌賺了八倍,買了微軟三倍,買了IBM賺了兩倍,八倍、四倍、三倍、兩倍、一倍,還有賠錢的,從最賺錢得到最賠錢的劃一個圖是一個虛線圖,我們老是心裡想我們有一大堆投資,有些賺很多,有些賺一點,有些賠一點,有些賠的比較多,還是一個Normal distribution。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真實的任何一個做早期或者是任何二級市場之前的投資,最後畫出來的圖都是冪定律,是這個橘顏色。
我們看幾個大的基金,他們會告訴你我們年回報多少,我們基金漲了多少,都不要相信,如果你覺得DCM牛,也只是因為唯品會很牛;如果你覺得紀源資本很牛,是阿里巴巴錢賺多太多了;如果你覺得雄牛很厲害,是京東賺了很多錢。所以實際上來說,每一個基金並不是投了一大堆一倍兩倍三倍做了平均,而是他有一個超級超級棒的那個,那個就把其他的洗掉了,所以平均值意義並不大,重點是你有沒有抓到那個接近無限大的公司。
那就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如果做一個VC,我們要做一個早期投資不能撒胡椒面。因為你撒出來的話,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你可以撞到那個特別棒的公司。而且誰來跟你說投我的公司很穩妥,可以賺三倍,沒有什麼風險,應該不會倒掉的,這種公司我們都不投。我們基本不可以投這種兩三倍的公司,哪怕你保底什麼的,很多人說這個保底不會賠,沒興趣。我們做早期投資就是要賭你們這樣的公司,有小小的機率成為最左邊的無限大,實際上你成為中大或者小的都真的無所謂。
所以我們一旦看到一個好的公司,很多VC告訴你一定要加碼,哪怕它已經兩三億美金估值,一個好的VC只要口袋里還有錢,一定要拚命地去跟入,他一定要抓住最左邊的這個機會,而不是說我能不能保本,這不是一個VC的思考方式。
其他還有什麼法則呢?沒有法則。這個東西太困難了。你投的每個公司就是說這個公司有沒有其他成為最好的,有的話我們就投進去了。你說不要賠錢,最多賠一半,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那些東西加上去以後,你就沒有辦法最優化自己達到最好的可能性。
因此一個巨大的成功是非常艱難的,哪怕在座的你們可能是國內一萬個項目里選了一個出來,在我們這又是做的很棒,能夠進入兄弟會的,我們的期望最多就是5%到10%能夠成為最棒的。
這個意味着你們做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患得患失,覺得能不能保本,小心一點,謹慎一點,沒有意義。我們曾經投過一個公司後來倒了,那個CEO到我辦公室來哭,開復老師對不起。我說你講什麼?我們投的大部分公司都會死的,你一點都不要歉疚,我只要求有一件事情,如果你倒了,拜託拜託再給我們機會投你下一個公司。不只是我們願意去賭一下,能做成的話就成為巨大的公司,如果沒有成功真的不要放在欣賞,因為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這5%的偶然就是我們為什麼我們壓注在你身上,萬一這次沒做到,還有下一次,希望我們彼此得到認可,再有下次機會。所以跟投資者的交流,不要說開復今天要來看我了,我公司有點問題,不要讓他知道,我想賭一賭,怕他讓我保守一點。其實不會的,你們要做你們該做的事情。這是第一點講投資方面的。
再講戰略:也符合冪定律
這個意味着我們另外一個我們中學時學的概念也是錯的,Normal distribution在商業上意義是不大的。我們學的另外一個概念意義也是不大的,這個概念就是壟斷的定義。當我們談壟斷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貶義的想法,壟斷者非常獨裁,我們要把它告倒,傷害用戶的利益。
這些說法不是完全錯誤的,但是傳統壟斷的定義是這個圖所顯示的。只要一個人他收費太高了,比如說一個產品他收這麼高的費用,就會有競爭者出來把它壓壓壓下來,壓到中間交界點,這個就是傳統經濟所告訴我們的,當一個人壟斷以後,沒有人能挑戰他了,他就會把這個圖移到更利於他賺更多錢的方法,收更高費用,少賣一點沒關係,這樣傳統的商學院告訴我們說這種壟斷者他是違反創新的,他壟斷了就不創新了,就懶了,對消費者利益是有危害的等等。這些並沒有錯誤,但是進入互聯網時代有幾點不一樣,第一個這個圖裡的假設是我們生產更多產品的邊際成本不是零,而我們在互聯網領域往往是非常接近於零。
我們再看新的壟斷的定義,《從零到一》這本書里有幾句話是非常簡單也非常經典的,他告訴我們一個很棒的投資會把其他的都看起來微不足道,一個真的壟斷者他可以捕捉到的價值是一百萬競爭對手都彌補不足的。《從零到一》其實是一個公司好到別人都沒法去提供一個可替代者。剛才的燈泡跟微信的例子,他用的例子是谷歌,谷歌在美國的搜索是非常難被超越。互聯網的核心是壟斷,而不是競爭。所以創業公司應該先找到一個細分市場,然後去壟斷這個市場,然後再逐漸的去擴大。
在中國做壟斷的機會要比別的國家來得更大,因為在美國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它有更多的透明度,比如說你要買一個舊車在美國,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公允的價錢,買賣房子該收多少傭金,都是標準化的。在國內因為改革開放還不久,很多行業的標準,對消費者的保護,其實是不足的。這個不足就造成了很多行業建立了各種不公平的收費,尤其是幾乎所有的傳統中介,都是能夠有潛力得到暴利的,因為他不透明,不告訴你消費者的價錢跟提供者的價錢是有巨大的差額。所以在中國是有一個特別的機會,如果你看國內的趨勢變化、政策帶來多少機會,其實比美國的機會更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在國內做投資其實比美國機會更多,在美國如果你夢想打倒麥當勞,打倒這些公司都是非常困難的,但在國內這種品牌很少,公允透明的制度也不是常態。這是一個特點。
然後要找到一個灘頭陣地,寧願做一個小領域的陣地把它壟斷起來。我們的要出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目的從來不是做旅遊行業的第十名或者第八名,他的目標一直是在你居住的周圍能夠周末駕車旅遊度假領域做到第一,而且它的第一是先從廣州做,然後再拓展到別的地區,這樣一個灘頭陣地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尋找投資的時候往往VC會希望你能在一個小市場里證明了自己的強大跟壟斷,然後再給他一個非常清晰、合適,不是太昂貴的擴張計劃,讓他知道我在廣州成功了,下面我再做十個地區就乘以十了,或者我在某一個狹窄的領域再擴展到其他的領域就行了。我們看很多國外的公司,像亞馬遜都是這種例子,先賣書再賣其他的東西,再更進一步變成平台,都是一步一步做出來。
一旦你擴張以後,就有各種相對傳統的方式靠技術、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品牌來更鞏固你的壟斷地位,然後你再擴張、複製,用資本的力量,用最好的方法得到橫向和縱向的擴張。一旦擴張成功了,像小米這樣的,就怕有規則破壞者來找你麻煩,就要做一個護城河。比如小米它的核心是它的手機業務,它會用護城河做一些其他的業務,還有小米商店、小米賬號,會用它的投資投一些業界其他領域的硬件公司,它的目的是要鞏固它已有的壟斷地位。
這裡我主要想講這幾個主要的概念。不要再用過去MBA所教我們的這種壟斷定義,壟斷我們要把它的貶義除掉,我們要做的每一個公司都應該是一個狹窄領域的壟斷,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應該可以清晰的告訴我說,你要壟斷的是什麼。不見得已經做到了,但是應該是有計劃的去做,而且是一個足夠小,可行的領域。
有些同學會有問題說,你這麼鼓勵壟斷,MBA的課程還是有道理的,全部都壟斷了怎麼辦?百度壟斷了多慘,騰訊、阿里,他們把路都斷了,我們不抱他的大腿活不下去,這個是在今天的課程之外的問題。我稍微回答一下,當你只有二三十歲,只看到一兩次科技革命的時候,可能看得不夠完整,我的年紀夠大的一個好處是我看到了,我在讀大學和博士的時候,大家都覺得IBM太強大了,誰能達到IBM,你看一個一個公司都倒了。當我開始工作的時候,在蘋果,大家最頭疼的就是都被微軟打的快得死了,最後只好我自己也跑去微軟工作了,因為我覺得它壟斷太偉大了。後來谷歌的搜索好強啊,誰能打過他。
跟我們今天是無關了,我並不認為BAT在三五年之內會有任何沒落的現象,但是我們不用為人類的未來太着急,因為科技的力量,創新者的窘境,還有壟斷者的懶惰是一個人類必然的現象,所以創新的小公司永遠會有機會。
最後我想講的是人才
人才其實也是非常符合power law。我們在學校裡面老師還是把我們分成了ABCDEF,100分、90分、50分,但是我們如果真的接觸過最頂尖的人才,就像你們在座的每一位最棒的創業者,或者你們公司最棒的工程師,或者你們公司最棒的產品經理,或者是業界最棒的投資人,這些人是絕對符合power law,而不是符合Normal distribution。也就是說那個最棒的工程師他的價值是左邊這個無限大,他跟一個普通工程師是不能相比,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傳統的東西還是看不清楚這個現實。我在十年前就說過,一個工人頂尖的跟普通的不會差那麼多了,一個工程師差別是非常巨大的。
你可以看我過去在微軟,確實有幾個比較牛的人,當時我招的一二三四號員工,就是這一二三四個老闆,所以也表示我的風水還是不錯的,你們跟我拍照的時候一定要坐在我旁邊才會比較棒。
谷歌有很多牛的人,像汪華、秘群、愛倫坡,都是很棒的人。但是如果只看工程團隊的話,這一幫人也是特別厲害。你把心思花在招最棒的人是特別重要的,可能有些人會說你花了五個人,還有第六個做什麼去了?第六個現在寫了一本詩,寫詩也是很牛。
Paypal早期的14名員工,後來創造了各種公司。所以周圍有一大堆牛人,表示你真的有包容很棒的文化,他們在你身邊學到很多事情,我相信以後在國內除了有BAT幫、谷歌幫、美團幫,你們除了把自己公司做好,也會不經意的產生一個某某公司幫。
從人才裡面我們能夠看到什麼呢?第一個作為CEO要在人才招募上花很多時間,不只是說我要給大家錢,給大家期權,我們要抱着一個心態,團隊每多加一個人,不是說能過關就好。比如現在團隊有十個人,我要招第十一個人,不是說第十一個人能排第十名,有個比他更差的,就可以要他進來。我們在谷歌的理念是每招一個人都要提升團隊的平均水平,就是我有十個人,招的第十一個人我希望他能排到前五名。當然不見得一定能達到,但這是一個合理的訴求。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進來,你們作為CEO,剛才談的各種不同的領導力,除了大家都想到的薪水、期權,公司能做多大,融多少錢,你作為CEO一定要描述一個遠景,你是為什麼做這件事情,他為什麼要來幫你做,它的力量為什麼恰恰是你需要的,因為一個很優秀的人才會希望這個公司有很偉大的願望。但是同時重要的是,他希望他能夠加分的地方是這個公司能夠用到的地方,比如你要招一個IT工程師,雖然你可以講個故事說我背後的系統很重要,這個故事不是特別講得通,或者如果我在谷歌要招一個特別棒的會計,我很難去解釋給他說,為什麼這個會計來谷歌會加分。你對那些特別重要的崗位應該特別重視,要描述一個公司的未來,重要崗位重要的人能夠直接給你加分。
在公司小的時候,其實你招的那一批人是定義了你的文化,你這個核心的領導,三五個人甚至到二十個人真的是定義了你的公司希望招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未來的人會朝這些人看,所以這批人是特別重要的。當你找到這個超級員工,千萬不要吝嗇股份。
一個公司他如果核心的10%能夠留存,對他未來是有巨大的價值。比爾蓋茨曾經說,如果微軟全部垮了,我只要帶我頂尖的20個人可以再造一個。我覺得大家應該對你的核心員工有這樣的理解,有對他們的判斷。
我再講一個谷歌的故事,我特別佩服谷歌有一點,我記得我在微軟的時候,谷歌老是挖微軟的人,所以我也是被挖去之一。一共挖了一千個人,挖了怎麼辦?微軟就講加一點錢,換個職位,實在逼不得已就告啊,我就是被告的,最後還是跑了,跑了一千個。我之前走了四百個,我之後走了六百個。一千個人被谷歌挖去,這個是元氣大傷,為什麼微軟現在有很大的挑戰,你們很多人會認為說是不與時俱進,不懂互聯網。當你公司頂尖的人被挖走一千個,你想想還能怎麼辦。你要補失去的元氣是非常困難的。
最後一點管理聰明人,多有權威,多做一個強大的CEO,多成為偉大的獨裁者。同時你的員工如果你要招聰明人,他們還是希望一定程度是被授權、被放權、被信任。你作為一個聰明人,你想怎麼被管理,你應該盡量地用這個方法讓你的員工被用這種方法來管理。這是非常重要的。是不是最重要的決定你自己抓在手裡。作為一個強大的領導者,你還是可以很大程度地讓你的員工感到有貢獻,而且是被重視,而且他留在什麼地方你是知道的。
我們講了這麼多冪定律,還有一個定律更重要,就是愛你的員工。今天我就講到這裡,謝謝。
From 李開復
聽李開復老師講:創業中的冪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