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支付寶「花唄」出現套現騙局。支付寶用戶崔先生輕信了朋友所說的「支付寶返現有福利」,將其賬號和密碼告訴朋友,最後被騙子利用支付寶裡的「花唄」套現3000元。而和崔先生有相同經歷的人不在少數,僅他身邊就有4位朋友被騙,合計金額1.2萬元

「花唄」是由支付寶螞蟻微貸推出的一項網購服務,消費者可以「這月買,下月還」,其貸款額度由螞蟻微貸綜合評估用戶信用後給出。互聯網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消費金融產品,例如天貓的「分期購」和京東推出的「白條」服務

這些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看起來是都市「月光族」們的福音,但平臺本身具有的監管漏洞和部分用戶的輕信,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得以利用這些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實施詐騙。這些產品從推出之始,就成為了網絡詐騙的重災區

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何以淪為詐騙工

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通常不需要繁瑣的身份驗證環節,讓行騙者有機可乘。而且貸款消費、分期消費的特點,讓零成本套現成為可能,消費金融產品由此成為詐騙的高發區。總的來說,這類詐騙有兩種常用手段

第一種是騙取用戶身份賬戶資訊,「冒名頂替」實現套現。行騙人員以各類名義騙取受害人的信任,讓他們告知其身份資料或賬戶資訊,然後利用這些身份資訊通過消費金融產品購買高價值的消費品,最後轉賣套現

今年4月,央視財經頻道就曝光了一起「校園分期」詐騙案。詐騙團夥以兼職的名義,花了300元錢買了學生的資料,以學生的身份去網上分期平臺貸款購買手機,並將買到的手機折價賣掉變現。被蒙在鼓裡的學生直到催款通知來了,才發現被騙,白白蒙受損失

另一種常見的詐騙手段,團夥作為套現仲介為用戶提供產品回購通道,但他們常常拿到錢就消失

在「花唄」、「分期購」上有一些假的商家,他們不賣產品而作為一個套現仲介存在。急需用錢的用戶可以購買他們的「產品」,用信用額度向其付款,這筆款項再由套現仲介轉給用戶,整個套現過程結束。但問題在於,有很多仲介收到錢就把買家拉黑,消失不見,用戶偷雞不成蝕把米

花唄、京東白條們又是如何反詐騙

針對上述兩種詐騙手段,各大平臺也紛紛推出反詐騙的措施。京東白條專門設置了防範交易欺詐的職能崗位,被稱為「網絡員警」。當用戶使用京東白條進行交易時,如果出現交易異常的情況(例如巨額交易中,突然變更郵寄地址),網絡員警就會出動,保證用戶的交易安全

至於由套現產生的詐騙,各大平臺從杜絕套現行為做起。螞蟻金服風控系統內部有反套現部門。他們利用關鍵詞確定可能出現套現的商鋪,對於那些被系統認為是風險高的商戶及曾經有過套現前科的店鋪將不會開放「花唄」。如果用戶被發現利用平臺套現,他們的網絡徵信記錄也會受到影響

央行在731日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也著重強調網絡支付機構的客戶資訊安全問題。其中第二十六條規定,支付機構要建立交易風險管理制度和交易監測系統,對疑似套現的交易,及時採取調查核實、延遲結算、終止服務等風險管理措施。當然,央媽此舉只是讓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有法可依」,治標不治本

From 虎嗅


 花唄、京東白條及購物分期產品緣何成為欺詐工具?「剁手黨」趕緊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