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當我們的網民為紅綠之戰奮殺之時,美國最大論壇、內容聚合網站Reddit剛上演一場暴動,這場暴動甚至有一個統一的名稱,reddit起義。導火索是Reddit的重要員工維多利亞·泰勒(VictoriaTaylor)被莫名解僱,一時間,網站上的上百個子版塊被版主臨時關閉

RedditCEOYishanWong去年突然離職,代理CEO EllenPao與社區用戶的關係一直很緊張,網友認為是EllenPaoReddit帶入了新審查時代。所以,網友發起請求CEO EllenPao的離職請願書。週五以來,請願書上新增的簽名有10萬多個。就此,有人對於社區的商業化做出了新的思考。文章出自Medium,虎嗅編譯,轉載請註明

Reddit上的暴動,幾乎是在剛剛才終於平息下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結束。網絡社群的暴動史前前後後加一起得有30年了(我的前東家,Imgur,不久前也發生了一起攻佔主頁的暴動)。但Reddit,作為世界最大的網絡個體群集社區,成為了這其中一個有趣的社區管理及商業化的案例。網絡社群暴動雖不至一味重複,但確有些規律可循

大多數的網絡社區都是由營利企業來運營,財富往往只會向東家累積。但是,私企與所謂公共利益的界限時常是模糊的,其間的利潤被描繪成了某種「稅」。這種門面修飾是有必要的,否則創造價值的志願者會認為自己成了薪資可憐的員工——義務勞動聽上去,可比廉價工要容易接受得多

那麼,網絡社區的商業化會面臨哪些挑戰呢

社區堅信它們是民主國度。主事人將網絡社區描繪成了共和國,自己是依選而生的。而實際上,網絡社區其實是一個弱獨裁的存在。主導公司對於接觸到他們軟件的一切事物都有技術操控的能力。公司擁有這些軟件,但實際的價值卻來自於用戶創造的內容以及人們不斷的訪問,讓內容得以發揮出影響力。這導致了其所謂管理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壓迫以及毫無決斷力的民主

媒體商業化(就網絡社區而言,買賣的是注意力),要不走大規模,要不就掘金于金礦之上。大多數人,選擇走規模路線,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公司需要不斷擴大群體規模,使之成為「主流」。但是群體的建立,有自己一套內化的語言邏輯,他們依此來判斷誰是這群體中的一份子而誰又不是。這也就自然的形成了一道屏障——新人若想加入便得去學習這門語言。而若要降低門檻,便會在第一時間消解了群體的特色

單一用戶操控的主頁凝結的是單一用戶的個性及力量而非整個平臺的。對於變更,Facebook以及Twitter的典型用戶跟Reddit用戶一般排斥,但在這些平臺上(指FacebookTwitter),注意力的孤島化稀釋了憤怒的力量。反抗的「花車」需要在關注者子社區中遊行至引起一個相當廣泛的關注度,才能抵達管理,這也就削弱了其對抗官方編輯操控的力量。當Facebook發布Newsfeed功能時,便無意間製造了一個能讓用戶自由選擇內容的工具,使其反客為主。但是由於每一個用戶的Newsfeed都是獨一無二的,且用戶和最終的編輯都是同一人,用戶獲取的將不再是所有用戶都搜尋了好幾天的、唯一的、一成不變的資訊。正是由於有了一個集中化程度較高的用戶自行控制的主頁,並且該主頁展示的內容將根據用戶搜索特性呈現,在很大程度上,用戶對其所獲取的資訊有了更大的掌握權

沒有一個擁有集體身份認同的網絡社區,能如同FacebookInstragramTwitter以及Youtube這種隔離性的,以粉絲為基礎的群體一般,獲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奇怪的是,對任何現代巨頭的集體認同型網絡群體都有著深刻理解的卻是零售商,亞馬(Twitch,GoodreadIMDB以及DPReview的收購者)。亞馬遜旗下的社群,如同彭博社媒體帝國為其終端一般運作著:本是作為吸引注意力的補貼資產,卻成了它的收款機

我總是訝於網絡社群的演進,尤為好奇的是,為何移動端未能首先出現一個具有集體認同的大型網絡社區。我懷疑,在未來將會有網絡社區在商業上有大的突破,但這需要主控公司與社群間的交流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水準。非常有可能是Reddit或者Imgur。而在這期間,我打算去幹點別的~

From Medium


 Reddit風波方息,不如一塊來聊一聊網絡社群的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