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

【中醫病名】痛經。

【西醫病名】痛經症,經前緊張症候群。

【適合吃的水果】荔枝、龍眼、榴槤、百香果、紅棗。

病因

痛經為月經來潮或經行前後,出現下腹疼痛的情形,為婦女特有且常見的症狀之一。痛經的發生大多數在經前或經行的第1 ∼2天開始,待月經來後,疼痛才減緩或消失。其疼痛的部位不僅只侷限於下腹部,有時也會波及腰背部及大腿。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指的是無明顯原因的痛經,而繼發性痛經與月經來潮時,脫落的子宮內膜組織通過子宮頸時,使疼痛加重,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腔內沾黏、慢性骨盆腔炎及子宮後傾等有關。

典型症狀除了下腹痛之外,有的人還會伴隨著如乳房脹痛、噁心、嘔吐、腰痠、疲倦、腹瀉等不適,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的生活。痛經的發生與飲食、情緒及運動息息相關,經前喜食冷飲、情緒緊張、壓力大或平時缺乏運動的人更容易有痛經的症狀。

症狀分類

痛經在中醫可分成許多證型,有氣滯血瘀型、寒濕凝滯型和氣血虛弱型。

有的人經血會夾雜有血塊,有的人小腹會冷冷的,熱敷可緩解疼痛;有的人腹部悶悶的伴隨有下墜感,必須根據每個人的表現不同,而給予不同的治療。

痛經在中醫來說與肝氣鬱滯有很大的關係,壓力大或精神緊張等情緒因素都會使氣行不順,導致局部鬱血,讓經血排出困難,不通則痛。

飲食注意事項

1.經前及經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冰。

2.避免咖啡因,因此咖啡、茶、可樂等最好少喝。

3.禁酒,特別是容易出現水腫的女性。

日常保健

1.腹部可熱敷以減輕疼痛。

2.經期多休息,不要太勞累。

3.平時適度運動。

4.研究顯示痛經與情緒有某些程度的關係,所以必須調整情緒。

本文出自時報文化《果療》

圖文提供/時報文化


 痛經不再來!常吃荔枝、榴槤助改善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