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叫Yik Yak 的校園社區產品剛剛融了$75m美金。硅谷的朋友告訴我,這個數字並沒有被大幅度誇大, 是貨真價實的。對於一個上線僅一年的app,這是個驚人的數字。消息剛公布就已經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Yik Yak怎麼可能值那麼多錢? 匿名社區不是早就有一堆了嗎? 這玩兒能複製到中國嗎?」

 

我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是我關注這款產品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Yik Yak去年剛出來我就無意中看到並下載了, 但第一次玩並沒有找到亮點: 沒有新奇的功能,沒有搶眼的用戶交互,甚至連圖片都不能發。玩了幾分鐘就放下了。

 

再次打開這款app已經是今年下半年了。半年內這款產品的用戶量級有數百倍的提升。同時根據朋友透露, Yik Yak的留存率也相比其他匿名產品高很多。增長與留存的二維組合用」Peter Thiel風格」的2x2矩陣畫出來是這樣的:

 

 

                                                               [增長 x 留存]

 

左上角包括Secret這一批匿名社區。它們的增長速度與k-factor(病毒性)很高,但是因為用戶行為太負能量了所以留存率相對較低。而另一個極端是LinkedIn這類留存率高但需要很多年的緩慢累計的產品。

 

如果Yik Yak可以做到高增長,高留存,再加上自然的產品壁壘(Facebook和微信的產品形態不太容易取代匿名社區),估值這麼高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社區氛圍

我前段時間把Yik Yak在美國app store的前500條評價都看了一遍,發現反覆出現的關鍵詞包括: 「fun, relaxing, funny, relevant」。

 

Yik Yak 顯然抓住了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在打造一個正能量的社區。產品與運營也都有很強的引導。就連產品名字和logo設計中也明顯能感覺到輕鬆,好玩,與友好的氛圍。【1】

 

 

相比那些圍繞着白領高壓人群,靠爆料,毀謗,與抱怨來解壓的社區, Yik Yak 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

 

社區產品就像一把密碼鎖,幾個基本元素的組合可以演變出完全不同的體驗。同一個產品形態(匿名社區)放到兩個不同的人群中(白領,校園),可以成為完全不同的兩個社區:

 

 

 

團隊基因

 

Reid Hoffman在近期斯坦福的創業課中告訴我們: 一個團隊的基因與他們的所在地點有密切關係【2】。Reid 認為像Groupon這樣一個公司不可能在硅谷誕生(Groupon起源於芝加哥),因為硅谷會自我排斥一個銷售為核心的公司。

 

這點和我的個人經驗是一致的: 每次與硅谷的朋友聊課程格子的大使系統與地推策略,他們都會表示驚訝與懷疑: 「你們有1000個校園大使!" "去數百個學校貼海報?!" "聽上去好頭疼啊, 難道不能用技術自動化或者依靠UGC嗎?」

 

硅谷有很多聰明,勤奮,產品能力超強的創業者。 但同時也是一個觀點趨同,容易讓人產生盲點的地方。跟Groupon類似的,Yik Yak也不誕生於硅谷(他們在亞特蘭大)。因為媒體報道已多次提過Yik Yak的校園代理系統和各種有創意的推廣手段, 我就不在此重複了。但對於硅谷的「無運營」方案,接地氣的推廣手段也可以成為核心競爭優勢。

 

國內版在哪兒?

 

從Snapchat 到 Tinder 到 Yik Yak,每當國外出現一個非直線增長的產品和一個天價的估值,國內就會出現一批借鑒者。近3個月內我見過不下15款「匿名 + 校園 + 移動「 產品。【3】

 

雖然形態相似的產品有很多,但目前為止沒有一款能做到Yik Yak的爆發性增長。別說100萬DAU,連能夠突破1萬DAU的都很少。圈內人士的解釋與以往一樣: 「水土不服,不接地氣,不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但我認為這是懶惰的答案。我們應該dig deeper, 試圖找到根本原因。

 

不接地氣的證據很容易找到。比如在Yik Yak上最火的話題很多都圍繞着sex/party/alcohol, 這些話題當然很難本土化。但這個世界上很多種不同的熱門話題與興趣點。為了了解用戶,過去兩年我跑遍了中國從南到北數十所校園。請相信我,95后大學生同樣有時間,有千奇百怪種聊不完的話題,還有有創造力和極強的社交慾望。

 

國內外環境有很多不同之處。Facebook的實名壟斷讓匿名社區看起來更新鮮。也許美國中學人群的特徵讓大學生社區更有獨特感與歸屬感【4】,但也許最大的環境區別是國內創業團隊都太着急了。

 

前1000個活躍用戶可以定義一個社區的生態環境。Yik Yak雖然起步很快,但也累計了大半年的經驗才放開手做。如今這個社區的基因是Yik Yak最寶貴的資源。做社區需要耐心,但國內有足夠耐心的團隊並不多。知乎是個比較罕見的案例。

解鎖

直到幾個月前, 校園社區還是一個相對冷門的話題。早期進入這個領域的團隊還有一些寶貴的時間去嘗試,試錯,學習。 但隨着這輪$75m的融資, 幾個月內就會有數十款同類產品的出現,和一批願意為這個billion dollar概念買單的VC。競爭是無可避免的。這又意味着什麼呢?

 

悲觀主義者會說: 短期內的劇烈競爭會毀掉這個領域。工具類(打車,課表,分期)的競爭與燒錢可以教育用戶。但對於一個新的social概念,競爭很可能會導致用戶過於分散,品牌混亂,與最終的共毀。如果結果是這樣就太可惜了,一個普及的移動大學生社區可以給用戶創造很大的價值。

 

樂觀主義者會說: 這是好事,數十個產品意味着數十個不同的團隊,切入點,與遠景的組合。也許某一個組合就可以打開這個密碼鎖。

 

幾年前我聽過一句話,至今記在心裡: 「大家都認為social做完了,但這隻是因為facebook太成功了。social並沒有做完,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很喜歡這個觀點。也許Yik Yak的驚奇故事只是新一代浪潮的開始。

 

備註:

 

【1】隨着這個社區的暴漲,一些負面的行為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但Yik Yak的團隊為了最小化人身攻擊與負能量,甚至會根據地點信息把某些容易產生人身攻擊的地區(比如高中)屏蔽掉

 

【2】How To Be A Great Founder

 

【3】現在校園新產品發布,似乎都喜歡到課程格子裡面發一些軟廣。我們在格子後台spam系統看到的Yik Yak clone就有6–7款。

 

【4】Yik Yak經常被用戶點評為: 「一個沒有中學生的Twitter」

From 李天放


 正在走紅的校園社區產品Yik Yak,帶來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