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跨界場景化互聯網金融會成為未來的野蠻人或顛覆者?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黑天鵝何時出現,它會以什麼姿態出現?互聯網金融(P2P)發展的最終形態將會是怎樣的?

如果互聯網的特性是去仲介化,那麼基於金融機構的仲介屬性,互聯網金融發展到最後會不會革了自己的命,金融是否會消失?互聯網讓金融資源得以有效配置並促進了資訊的對稱,那麼在未來的生活中,人們是否會每時每刻,在任何時空、任何維度處處沐浴在金融中?

個人認為,現有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很大程度上仍處於1.0時代,大部分平臺賺取的是利率半市場化進程中被傳統金融壓抑的錢,他們將民間金融或者銀行體系之外的次貸金融資產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集合互聯網碎片化資金幫助資金需求者融資。

從2012年開始P2P行業熱度飆升,P2P網貸圈開始有人專門做理財的P端,有人專門做仲介的「2」,有人專門做資產的P端,形成專業化的分工。隨著2013年下半年經濟的下行以及部分心存不良P2P的登場,跑路潮和踩雷事件頻發,P2P名聲一落千丈,引發了業界討論,金融出身的從業者批判互聯網出身的從業者,他們認為互聯網金融本質是金融,沒有金剛鑽,風控做不好,就別攬瓷器活。那麼互聯網金融到底是更注重互聯網端,還是更加註重金融端?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一定是金融嗎

如果不踩四條紅線,現有P2P本質上就是沒有資金池的銀行,但如果P2P和傳統銀行在一個維度競爭,隨著利率完全市場化以及金融自由化,小貸、協力廠商擔保公司將會消失,最後P2P的競爭優勢很容易被銀行巨頭蠶食。那麼互聯網金融的突破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當下,互聯網的商業競爭正變得越發立體多維化,小米賣的不是手機,而是移動端流量入口,手機買賣端可以不賺錢或者虧本,但是其他維度當期或者未來會賺錢;京東沃爾瑪賺的不是買賣貨物的差價,他們追求的是強大現金流延伸出來的金融收益以及科技升級的網絡規模效應,就像彼得·泰爾所追求的壟斷一樣。原來,F1賽道上只有陸地上的F1賽車,當商業維度變得立體多維後,賽道上開始有無人機、火箭,甚至可以瞬間時空轉移的玩家進來,終點的歸屬從他們進來時就已註定了結局。互聯網金融領域正靜待黑天鵝以及兇狠殘暴的玩家出現

螞蟻金服CEO彭蕾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場景化。螞蟻金服的首席戰略官陳龍認為:互聯網給所有機構帶來三個方面的革命:

第一是管道革命,即場景的觸達;

第二是數據的革命,數據收集、整合成本進一步下降;

第三是技術的革命,即技術革命的上雲化。

隨著互聯網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金融和商業的場景合二為一。很多商業場景發生的同時,就知道對金融是否有需求,是否應該得到金融的幫助。金融會在商業場景裡發聲,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公司在做金融,因為他們離商業場景很近。

金融出現的本身價值是服務商貿,從最早的以貨易貨、出現貨幣、出現信用卡再到現在出現協力廠商支付、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甚至可能再次回歸以物易物,其圍繞的核心都是貿易結算,預付款、當期全款、分期付款、賒銷這些結算方式使得金融服務有了用武之地。

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商業和金融隨時隨地搭界在一起,在這其中金融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手段發生了變化。隨著金融的場景化,金融不再是傳統的孤島,互聯網商業場景與金融可以無縫對接,甚至出現很強的溢出效應。那麼,哪些跨界的商業場景會與互聯網金融自然結合,並且會產生強大生命力,甚至出現黑天鵝屬性?

互聯網金融+零售類場

(一)零售類場景的金融屬

有一類商業場景,有當期強大現金流,未來的應收或者應付賬款,同時具有強大網絡規模效應,比如沃爾瑪、蘇寧、國美等傳統零售商類,阿裡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類,UPS、順豐、拉卡拉等線下網絡屬性類,在它們的自然運營中會出現消費、支付、物流配送等場景,這類商業場景天然有金融屬性,因此,他們會很自然地轉向金融服務。

(二)場景跨界的商業案

1、零售轉金融路

零售巨頭沃爾瑪從1999年就開始嘗試獲取銀行業執照,但遭到了銀行業者的強烈反對。2007年,在銀行業的反覆遊說下,沃爾瑪放棄了在猶他州申請實業銀行執照的計劃。不過,進軍銀行業的坎坷並沒有讓沃爾瑪放棄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2014年,沃爾瑪宣佈將推出新的匯款服務,意在搶佔規模約9000億美元的個人匯款支付市場。

從沃爾瑪努力進軍銀行業可以看出,具備「現金為王」天然金融屬性的零售商們,無法忍受自己手中的巨大現金流白白浪費掉,一直在構思如何將手中現金產生更多效益的計劃。所以就可以解釋,黃光裕為什麼最擅長資本運作;蘇寧在巔峰時期為什麼做房地產;螞蟻金服為什麼會成為阿裡巴巴本體之外的另一個巨頭;劉強東認為京東金融可以成為一個萬億級的公司、萬達收購快錢的內在邏輯在哪。

2、金融轉零售路

2014-2015年,互聯網金融領域跑得最快的是校園分期市場的趣分期和分期樂。趣分期、分期樂以大學生分期付款切入P2P市場,其商業模式簡單來講就是平臺和電商對接,另一端對接投資理財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平臺會通過電話和線下訪問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信用審核,審核通過的學生才能獲取借款資質。這是金融轉零售的一個很好案例,也是京東戰略投資分期樂的內在邏輯,分期樂通過P2P的金融角度切入,以商城模式作為京東的分銷商向用戶銷售商品,同時依託京東做品控和物流。

互聯網金融+社交場

(一)社交場景的金融屬

社交為什麼有金融屬性

第一,金融天然有人的參與,既有熟人之間借款,又包含陌生人之間的借款,信貸依託社交的載體而進行。借貸很多時候從熟人之間開始,親戚朋友鄰裡街坊之間,經常有小額的借貸,這種非正規借貸行為在中國鄉村非常普遍。之後才是陌生人借款,比如找當地民間借貸,地下錢莊,典當行借貸,以及現在的P2P。

第二,當金融風險定價機制不完備時候,社交資本成了金融定價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聯保、尤努斯格萊瑉模式,甚至一個人、一個物體都是可以發行股票的,比如北大1898楊勇提倡的人才股票。第三,社交化和圈子化可以降低交易雙方的資訊不對稱,有效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形成良性的投融資生態。

(二)場景跨界的商業案

1、金融到社交商業路

金融轉社交的商業路徑自古就有,比如互助會。起會人稱為會首(或稱會頭),其餘參加互助會的人則為會員(或稱會腳),他們因為金融需求形成互助會這種社交團體。農業資金互助社、尤努斯的格萊瑉銀行模式也與此相似。

今年阿裡的愚人節新聞(你懂的,千萬別當真哈)裡有提及——阿裡AlipayXLab宣佈推出社交金融大數據系統「到位」(AlipayEverywhere),號稱你的窘迫和慌亂都可以通過它來得到化解。「到位」這款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發布個性化需求,借助由芝麻信用、消費習慣、行為模式、社會評價等因數構建的數據模型,並結合RCT技術,「到位」能迅速、精準地為你找到最合適的幫助者,並引導雙方見面完成交易,實現金融轉社交的路徑。除此之外,通過眾籌的金融屬性找到大量產品粉絲,粉絲之間、粉絲與品牌之間也會實現金融轉社交。

2、社交轉金融商業路

Linkedin創始人、矽谷著名風投家ReidHoffman說過,一款好的社交產品一定能迎合人類七宗罪(好色、暴食、貪婪、懶惰、憤怒、嫉妒、傲慢),當人類原始需求與金融結合,商業場景維度變了,支付寶成了情侶秀恩愛、家人顯溫情的場所,金融成了一種社交生活方式。最直接的例子,微信作為亞洲地區最大的移動即時通訊社交平臺,通過微信紅包的形式切入了互聯網金融。

微信紅包與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互動,讓其成為了年夜飯的主菜單,小小的紅包甚至不小心搶了春晚的風頭。微信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除夕當日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18日20:00-19日00:48,春晚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110億次。春節長假,手機搶紅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大跌眼鏡。家人團圓、親友聚會等場合,總有人低著頭緊握手機、緊盯螢幕,頻頻滑動指尖搶紅包。搶紅包成為了羊年新春的一道全新風景,以至於有人驚呼,搶紅包正在毀掉春節。近乎0推廣成本的微信支付發紅包活動,是互聯網金融的應用場景化很好的產品實踐。

還有其他一些例子,比如Facebook超過8億實名制的客戶形成一個龐大的資訊共用社區,在社區裡甚至發行虛擬貨幣進行消費。在美國,Facebook已獲得批准,可提供少數匯款服務,讓其能夠為應用開發人員處理用戶的應用內購買支付交易。根據Facebook向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2013年,Facebook的支付系統共處理了價值21億美元的應用內購買交易,其中大部分都來自遊戲。而Facebook則將從開發者收入中抽成至多30%,在Facebook的總營收中占比約10%。

互聯網金融+產業場

(一)產業場景的金融屬

金融必須要服務實業,自16年前阿裡巴巴成立以來,中國就正式進入了消費互聯網時代,並將慢慢走向產業互聯網時代,或者用一個時髦的名詞來說:進入「互聯網+」的時代,各項產業從產品營銷導向轉向產業流程管理、效率提升導向。經緯創投在其2014年年度總結中指出:行業產值巨大、產業鏈上下游分散、資訊極度不對稱、交易鏈條長、信用破產的領域,是非常適合交易平臺類公司創業的。通信行業、媒體行業都慢慢的被改造,更多產業會被互聯網改變產業邏輯。

產業鏈上的供應鏈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鏈,更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帶來收益。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從原材料採購、製成中間、產品成型,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都連成了一個整體。

在這個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因其強勢地位,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從而給這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上下游配套企業恰恰大多是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融資,最終造成其資金鏈緊張,整個供應鏈出現失衡。因此,這些行業天然地需要金融切入。前京東高級副總裁李大學認為,產業鏈金融是未來互聯網世界的靶心。

(二)跨界場景的商業案

1、產業到金融的路

當產業巨頭在產業鏈上有很強的掌控,隨著前向一體化和後向一體化的過程,產業鏈、公司內部都會衍生出金融需求,因此他們也會自然的切入金融服務,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GE等國際巨頭、大型汽車製造商都會有自己的金融部門,曾經令國人羡慕的產融結合體的內在邏輯也在這裡。

新希望集團是一家農牧、飼料生產企業,普惠農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為其承擔金融擔保體系的後台支持與新產品研發等職能,其借助新希望六和集團的產業鏈系統,依託新希望六和集團集飼料、種苗、屠宰冷藏、獸葯供應和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雞、鴨兩條產業鏈來開展金融業務,其他的,比如沐金農,匯源,東方園林對農業產業鏈金融上進行探索。

2、金融到產業的商業路

金融機構服務產業的商業路徑,常見的例子是產業鏈金融和國際金融巨頭進入中國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比如,民生銀行乳業產業鏈小微企業批量開發模式,採取「核心企業1+N」的方式,為上游的奶牛養殖和下游的經銷商提供批量貸款服務,為克服資訊不對稱,伊利集團承擔了篩選合格經銷商的職責。考慮到乳業兩端企業資金周轉快、抵押物不足的特點,對「核心企業1+N」開發模式,民生銀行將主要提供應收賬款融資類產品,輔以核心企業擔保貸款、聯保貸款、信用貸款等。除此之外,高盛、黑石等進入中國大宗農產品交易也是金融到產業的商業路徑案例。

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場

(一)大數據場景的金融屬

大數據為什麼會有金融屬性?因為貸款的核心技術是信用評估,信用評估對應著風險定價,風險對應著資訊不對稱,當數據足夠充分,資訊足夠對稱的情況下,金融可以有效定價。金融業是大數據的重要產生者,交易、報價、業績報告、消費者研究報告、官方統計數據公報、調查、新聞報道無一不是數據來源。金融業也高度依賴資訊技術,是典型的數據驅動行業。互聯網金融環境中,數據作為金融核心資產,將撼動傳統客戶關係、抵質押品在金融業務中的地位。

(二)跨界場景的商業路

1、數據轉金融商業路

因為貸款的核心技術是信用評估,這裡將基於大數據的徵信和網絡貸款放在一起討論。基於大數據的徵信,以ZestFinance(美國)為代表。基於大數據的網絡貸款,以Kabbage(美國)、阿裡小貸為代表。雲計算和搜尋引擎的發展,使得對大數據的高效分析成為可能。

阿裡小貸實現了從風險審核到放貸的全程線上模式,將貸前、貸中以及貸後三個環節形成有效聯結,向通常無法在傳統金融管道獲得貸款的弱勢群體批量發放「金額小、期限短、隨借隨還」的小額貸款。

其他案例,比如用友金融;類似平臺,比如金蝶、隨手記等掌握用戶數據而轉向金融服務。

2、金融轉數據商業路

新興市場欠缺成熟的徵信機構,有些公司利用申請者的社交網絡,加以分析後得出信用評分。例如,德國Kreditech貸款評分公司、美國Movenbank移動銀行、香港Lenddo網絡貸款公司以及Connect.Me、TrustCloud等新型仲介機構,試圖設計打造能反映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信用的平臺:說服LinkedIn、Facebook或其他社交網絡開放資料,結合用戶在各網站的活動記錄,通過自行開發的軟件、演算法等,分析客戶的同事、好友資訊(特別是信用狀況),建立歸納與收集信用資料的標準化格式,作為客戶獲得信用評分的重要依據,將社交網絡資料轉化成個人互聯網信用。Movenbank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的核心概念稱為CRED,除了參考個人傳統信評分數,也納入eBay等平臺的交易評價、網絡匯款記錄等因素,還會計算Facebook好友人數、LinkedIn人脈對象、Klout影響力分數等社交參與連結程度。

跨界場景化引起的變

金融邏輯變化?利差可以倒掛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的,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又回到那個問題,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互聯網還是金融?

小額信貸有三年的行業週期,再加上經濟下行的風險,致使很多P2P經營不善,甚至跑路。很多人質疑互聯網人做P2P,呼籲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而不是互聯網。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釐清,目前大家討論的基點在於把風控定義為金融的核心,但如果我們假定,在風控水準一致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一定是金融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釐清互聯網能帶來什麼,拋開雷軍雷老闆的七字訣:「專註、極致、口碑、快」等一系列所謂互聯網思維不談,我列舉以下路徑:

第一,長尾效應,互聯網能跨越時間、物理距離,集合碎片化、零散資金,這是傳統金融因為人力物力等物理成本制約而不能或者不願意做的.

第二,時空的配置,互聯網使得商業環境立體多維化,什麼意思?舉個例子,如果我想掙一元錢,有多種方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方式:進價1元(成本價),賣出2元,這是傳統方式;

第二種方式,同一時間內,進價1元,賣1元,但是我因為價格便宜,賣出了10份,使得單位成本每個下降0.1元,共獲利1元,但在此過程中,我還可以壓貨款、帶動其他產品銷售,這是沃爾瑪,蘇寧國美、京東等零售屬性的企業模式;

第三種方式,同一時間內,進價1元,賣1元,獲得10個用戶,在用戶其他維度開發,獲得1元收益,這是小米、樂視的商業模式;

第四種方式,進價1元,補貼1元給消費者,這樣可以迅速獲得大量用戶,前九個人一人補貼1元,第十個人賺20元,或者另一個維度賺20元錢,同樣時間也是賺1元錢,這是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的補貼方式。

互聯網會使得金融資產定價多維度化,比如原來18%的年化利息,被四個維度拆分成3%,6%,6%,3%,從而形成多方共贏的格局。在這種情形下,存款10%,貸款6%成為可能,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時空配置,有可能極大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

第三,互聯網技術變革。易寶支付唐彬認為,互聯網帶來三大技術,雲計算技術、移動互聯以及大數據。科技與金融的結合,科技輔助金融的發展: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技術、定位技術、物聯網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科技讓金融變得便捷而簡單,無需繁瑣的流程,在額度範圍內,金融可以最優化配置,實現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

量變引起質變?壞賬率那麼重要嗎

《失控》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極簡的實物,聚合到一定數量,其行為協同達到一定程式,將「湧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徵,從而實現量變到質變,形成一個超越原有結構體系(失控)的新結構體系。一條魚在深海中毫無影響,一群魚可以表現出相同特徵,當一個巨型魚群在深海中按著某一個有形無形的規則和方向遊動時,就會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壯觀場景,產生巨大能量。美團王興應該體驗過那種感覺,因為快速的成長可以平抑掉現在是問題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領域有一部分平臺在追求量變引起質變,假定大家風控水準達到基準水準以上,不專業的自動被市場淘汰,那麼機構的選擇是風控標準和收益的權衡,比如壞賬率控制在2%以內,亦或是5%以內,公司將會獲得不同的收益水準。壞賬率有那麼恐怖嗎?金融領域的壞賬率其實等同於電商領域的利潤,你問問亞馬遜、Facebook當期利潤有那麼重要嗎?十五年前,大家不敢投資騰訊、京東,因為不知道怎麼贏利,現在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是流動性,壞賬率帶來的資金流性動不足會反噬公司前進的步伐。壞賬率帶來的資金流動性不足,包含兩種意思,一種是剛性兌付不了,另一種是非剛性兌付的仲介因為壞賬率過高致使線上理財人離開,但是假如流動性不出問題,一路狂奔的玩家將會笑到最後,量變真的會引起質變,信用卡的歷史就是這樣。舉個簡單例子,一個做信用貸的玩家,根據自身信貸政策,6%壞賬率是盈利點,但是有些區域、甚至整體壞賬率已經達到20%,或者更高40%,怎麼辦?擴大規模,讓40%變成6%,如果還是不能,假如只能控制在12%壞賬率,在有效控制金融欺詐的情形下,保持剛性兌付的流動性,還是擴大規模,靜待量變引起質變,當有一天規模足夠大的時候,超額收益會出現。

這樣做有幾個前提:

第一,保持流動性,金融最重要的是流動性,保持客戶對金融載體的信任是重中之重,小玩家慎玩,否則你就該跑路了;

第二,風控足夠強大,糾正大家一個觀點,壞賬高的不一定風控水準差,壞賬率與風控水準其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在一定風控水準之上,壞賬率與公司信貸政策、產品設計相掛鉤;

第三,內部計算能力足夠強大;第

四,強大產品設計能力。基於以上邏輯,大家觀察市面上的P2P從業者,看看哪些屬於這一類。

金融服務消失而又無處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黑天鵝怎麼出現?

如果互聯網的特性是去仲介化,基於金融機構的仲介屬性,互聯網金融發展到最後會不會革自己的命,致使金融消失?

宜信的唐寧認為十年後互聯網金融這個詞會在中國消失,科技成為驅動金融的內生組成部分,金融本身包括科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通過科技實現普惠金融和金融領域的持續創新。另一方面,互聯網使得金融資源有效配置並促進了資訊的對稱,那麼在未來的生活中,人們是否會每時每刻、任何時空、任何維度處處沐浴金融?

顛覆性的事件很多都是來自門外的野蠻人,互聯網金融領域,那個或者幾個黑天鵝會不會突然出現?他們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這些黑天鵝會將互聯網金融變成什麼樣?傳統金融很多僅限於銀行櫃檯和自身系統內完成,無法與商業場景無縫對接,跨界的場景化互聯網金融使得金融與場景邊界模糊,哪些場景會與互聯網金融摩擦出火花?

筆者當前認為,支付場景、消費場景、社交場景、遊戲場景、生產場景等與互聯網金融會有協同效應,這些場景有如下特徵之一,第一,有現金流,時間(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同時具有網絡屬性的場景;第二,在風險定價方面,有資訊流場景,比如數據提供商、社交場景的觸達能夠打破資訊不對稱,使得風險定價更加精確有效。未來的金融與場景緊密結合,金融蘊含在特定場景中,金融看似消失而又無處不在,金融服務不再單獨的屬於金融機構這個孤島,在有效配置情形下,金融存在於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作者:王曾(沐金農網創始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本文僅個人觀點,不代表供職單位意見)

From daohao54276


 互聯網金融的跨界場景化變革,「黑天鵝」何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