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脊髓損傷的傷友而言,肢體癱瘓問題,不僅影響其行動能力,且傷者在活動受限,長期使用輪椅、缺乏適度運動的狀況下,恐使下半身血液循環不佳、下肢水腫、肥胖等問題找上身。
肢體癱瘓問題,不僅影響其行動能力,在長期使用輪椅、缺乏適度運動的狀況下,也易使下肢水腫、肥胖等問題找上身。
脊髓損傷影響大!身心靈皆受打擊
目前在台灣地區,每年新增約有1200名脊髓損傷病例,據估計到2020年,全台將會有高達3萬位的脊髓損傷傷友。脊髓損傷不僅造成肢體麻痺、自主神經機能異常、排便排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等問題;在長期使用輪椅的狀況下,更容易因久坐、坐姿不良等因素,增加肥胖、肌肉痙攣、褥瘡的發生機率。
更重要的是,對脊髓損傷者而言,因身體癱瘓所導致的行動不便更是難以接受的事實。尤其,過往對於傷友們來說,期望靠自己的力量再次站起來,成功行走,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缺乏希望寄託的狀況下,往往造成傷者嚴重的身心靈打擊。
目前新型的機器人腳不僅可讓傷友在無人協助的狀態下自行穿脫,更可自動感應傷友的動作改變,完成獨立行走的夢想。(圖片/友信醫療集團提供)
自主性高!機器人腳自行操作好自由
為使脊髓損傷傷友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達到較好的復健效果,促進其融入社會及人群,目前已有新型的機器人腳可供使用。傷友經訓練後不僅可在無人協助的狀態下自行穿脫,更可藉由腰間的動作感應器、手腕的通訊器下達指令,自動感應傷友的動作改變,完成獨立行走的夢想。
在科技的協助下,機器人腳給了脊髓損傷友重新站起來,再次體會行動自如美好的機會!(圖片/友信醫療集團提供)
且通過FDA的機構、個人用途雙重認可的醫療機器人腳,不需受任何繫繩、吊帶束縛,透過機械外骨骼裝置、電腦控制系統以及動態感應器的輔助,能讓傷友自由於室內、戶外空間行走。並依照其步態調節適當速率,最快每小時甚至可達2.4公里(每秒0.67公尺)的行走速度。有助增加患者的自主行動能力,有更多的機會走向戶外,使其不再因行動不便問題而使生活受限;增進個人自信、重啟回歸社會的動力。
透過機器人腳,不僅能讓傷友再次體驗自行行走的感受,更能達到增進心血管適能、增加肌肉質量、提升肌耐力及代謝功能,有效減少體脂肪的作用,對於傷友心理改善也有一定的益處。
重新站起來的機會!機器人腳模擬真實行走步態
本身是脊髓損傷傷友,並擔任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指導員的范先生,在實際使用機器人腳後表示,除了使用時不需完全依賴手臂上肢力量操作,僅需透過上身傾斜動作來發動動態感應器的輔助、不用額外施力,更能減輕使用者上身的負擔。且其模擬真實步態行走動作,有助充分活動、伸展腿部的肌肉組織,有助促進下半身血液循環,進而改善下肢浮腫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在科技的協助下,機器人腳給了他們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再次體會行動自如的美好!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肢體癱瘓走不了?機器人腳立即可走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