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瑞典人一覺醒來,發現諾基亞166億美元併購了阿爾卡特朗訊,自己還被淪為「小三」,這是多麼悲催的事情?的確,諾基亞+阿朗這樣的組合看起來近乎完美,從無線到傳輸、雲計算一應俱全。在業績上,不同的匯率算法,愛立信似乎真的就……

愛立信怎樣看待諾基亞?

愛立信官方對上述併購案看法很平淡,「由於涉及競爭對手,我們對此將不予評論。我們會對此事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更加專註于其自身的戰略和工作,繼續為全球範圍內的領先運營商提供最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看看這段措辭,用了兩個「更」、一個「最」、兩個「領先」,其實火藥味極濃。

雖然諾基亞與阿朗在業務和覆蓋地域形成了互補,但至少9個月的整合期內,能否繼續專註于電信專業領域?整合后能否為全球的頂級運營商提供最極致化的服務?愛立信沒有任何觀點的官方回應,無疑是在說,才不屑於回應這起不入流的合併。

三大領域輕量級併購

相對於競爭對手的鯨式併購,從2011年~2015年期間的近五年內,愛立信的併購與合作可以稱之為「輕量級」,但大部分專註于三大領域:

在廣播電視及視頻領域,愛立信分別收購了華裔創業家吳錦城的Azuki、微軟IPTV業務Mediaroom,廣播服務業務Technicolor,英國Red Bee Media……

在OSS/BSS領域,除了最近收購的從興,愛立信還收購了Optimi、Telcordia、ConceptWave、Tridge、TELCOCELL、TeleOSS以及Devoteam部分業務……

2014年下半年,愛立信開始密集型的收購雲計算公司,包括Apcera、MetraTech、Fabrix、Sentilla等,以及展開與安全廠商Guardtimer的合作。

當然這幾年間,愛立信還完成的收購包括,北電MMS(多業務交換機),WiFi技術廠商BelAir Networks,Airvana公司的EVDO業務,以及美國智能電網通信公司Ambient Corporation。

目前,全球數據流量大約是語音流量的10倍,愛立信收購廣電和視頻服務公司,是看好在流量中佔據絕對比例的視頻業務前景。在筆者看來,愛立信以前是要做全球基站的大管家,現在是要做全球流量的大管家,收購多家OSS/BSS公司,有利於愛立信為智能管道、流量計費等等提供專業服務鋪路。目前,愛立信42%的收入來自於服務部門,且軟件收入位居微軟、IBM、Oracle和SAP之後,成為全球第五大軟件公司。

五年前,當全球網絡中的語音流量和數據流量基本相等時,愛立信提出了「網絡社會」這一概念,強調移動、寬帶和雲是構建網絡社會的基石。相對於諾基亞+阿朗的大型併購,這幾年,愛立信馬不停蹄的收購基本集中於廣播視頻、OSS/BSS、雲計算等類型的公司,直至現在,如果將「網絡社會」這一戰略執行期定為十年,前五年愛立信大都是併購,后五年會幹啥?

關於2014年下半年愛立信展開的系列雲計算收購,業內部分觀點認為愛立信進軍雲計算有點晚,但當人口紅利不再成為傳統通信業務收入的增長推動力時,愛立信布局雲計算顯然考慮的是5G時代下物聯網與企業應用的發展。雲計算的普及,除了降低成本,還可以滿足如電力、交通、醫療、電子商務等不同行業的需求。

雲計算:愛立信之所欲也

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雲計算的戰略意義:汽車交通與運營商轉型。

隨着5G時代到來,低於毫秒級的網絡零延時,將使得無人駕駛普及,最為關鍵的是,智能汽車從發現目標到雲端釋放剎車指令,直至最終響應,可以確保行車在安全距離之內。顯然,在智能汽車的世界里,雲和5G同樣重要。

目前,汽車及其他潛在的數據來源(包括便攜式GPS設備和智能手機導航應用等等),正在成為交通管理的主要數據來源,結合此類數據的雲管理平台,可以為互聯車輛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門實現雙方實時交通和路況數據的共享,從而提升道路交通主管部門的能力,有效管理交通和預防可避免的事故。

再來看運營商的轉型。

愛立信副總裁兼數據通信行業主管Martin Backstrom表示,以前,像交通行業、電力行業等服務領域,電信運營商沒有太多的機會進入,但是現在因為雲端的發展,我們要幫運營商做基於雲端的平台,以支持多樣雲,這樣運營商便有機會進入這些領域。

然而,不同行業對於不同時間的雲端資源的需求也是差異化的,如娛樂行業主要業務量發生在晚上,而銀行等辦公場所的大部分業務量均發生在白天,這需要通過虛擬化資源靈活分配,把資源利用最大化。

「以往,大多數數據中心和IT基礎設施僅僅存在於一棟棟大樓之內,人們只是往裡面扔了很多設備而已,現在需要好好考慮如何開始端到端實現IT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產業化,這樣它才能成為一個工廠。」Martin Backstrom表示。

Verizon剛剛買了一家專門做數據中心的公司Terremark,他的目標就是要把自身電信機房逐步轉型變成數據中心,通過雲技術真正能把電信雲的能力轉化成為為私有雲和企業雲提供服務的基礎。這樣使得運營商會有更多的機會來跟互聯網公司合作,同時競爭能力會增強。

目前,電信運營商一般提供三朵雲:電信雲、私有雲(運營商內部的IT系統)、以及運營商為企業提供服務的企業雲。從增長速度上來看,企業雲的增長速度勝之,複合增長率在20%以上,而電信雲的增長速度僅僅與GDP趨同。

而愛立信批量收購雲計算公司,顯然是瞄準了未來5~10的企業雲發展。

順便說一句:運營商的敵人並非OTT

以往,Gmail可以為用戶提供10G的免費郵箱,並通過廣告來盈利。Google之所以能夠採用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因為存儲成本很低,他們的數據中心硬件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技術,然而Google自身掌握了硬件技術卻從來不賣技術,而電信運營商的數據中心跟它相比,缺乏競爭力。

近期,愛立信發布了基於Intel機架式架構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系統HDS 8000,可以讓運營商跟Amazon、Google等公司進行競爭合作。 

傳統的硬件做法更多的是基於靜態分配,而可擴展性機架式架構採取的做法是軟件定義硬件,把整個硬件資源,如計算、存儲和網絡等這些所謂的資源完全打散,通過池化之後可以重新分配組合,而分配的邏輯就是具備管理分配的能力。可擴展性機架式架構的技術將會幫助運營商極大降低總擁有成本(TCO),大大提高硬件的使用率,最終使得運營商提高了投資效益,並降低了用電量。

Martin Backstrom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OTT類企業某種程度上並非運營商的競爭對手,相反,如Amazon等才是電信運營商的主要敵人。

From 趙宇的微評


 諾基亞收了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在忙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