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提及「三隻腳」的投資部署,希望部署多點外國資產,減少中港資產。同時在想一個問題,若香港不再是金融中心,沿這思路能否找到另一條投資出路呢?




其實香港未必再是亞洲第一,全球按總市值計,頭兩位都是美國的交易所,第三位是東京交易所,港交所(00388)只排到第五。但若論集資能力,香港始終是數一數二,因多年來不少內地股票來港上市。

金融中心無他選

近期發生很多事件,過去並不代表未來,因國際格局似處於轉勢之時。那就可以想想,若亞洲金融重心不在香港,下一個金融的「公開賭場」會在哪?立即想到兩個,日本與新加坡。

過去日本與新加坡的失敗原因在哪?日本經濟迷失30年,本身文化有極強的排他主義,曾搞上市交易外國版也搞不起。還有語言問題,日本人英文水平普遍不高,政府又不太落力搞金融,所以難以吸納國際金融人才。

至於新加坡,本身並非集中發展金融,而且有地理問題,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緩慢,阻礙國際金融機構考慮設置總部,最多只算是香港的一個後備。過去成交量不大(大概只有港交所十分之一),國民對股債投資意識不高,如此環境氣氛,難以搞起金融業。

最重要一點是,過去多年全球有份量的多是內地企業,它們上市的地方,多是美國或香港,並不會考慮日本或新加坡,這是日本與新加坡的金融業不及香港的原因。

美企業或移重心

作為一個金融中心,賺錢來源主要靠公司上市集資的上市費用,還有徵收投資交易費用。按此模式,香港將有何變化?日本與新加坡是否有運行?

若中美糾紛持續,香港處於刀鋒口,即使情況發展嚴重,筆者也不認為內地巨企會改到日本與新加坡上市集資。但美國大行與國際金融機構會否把重心移至日本與新加坡呢?也有這可能。因為若香港這個賭場沒有了,總要有其他地方填補亞洲區這個空間。

日本首相早前表示有意吸納金融人才,相信他也洞察到這趨勢,積極做好準備。而新加坡交易所最新一季盈利亦大升,淨外滙流入錄得幾倍升幅。今天局勢的確混亂,未來方向未明,但金融中心有機會轉至日本新加坡等地,它們也積極迎接。

基於這情況,筆者投資前也看了這兩家交易所的數字。發現與港交所的數字相似,是典型的獨市生意。但其實那些數字只是過去式,推測未來就要考眼光。另外,投資這些股票亦有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的考慮。

首先它們都是相對穩當的項目,穩健的會計數字證明它們沒太多downside,最多只是沒有轉變吧,但upside就有不少憧憬。加上,累積以不同貨幣計價的資產,亦能做到上篇文章提到的資產配置效果。

常言道,投資並非「博」些甚麼,而是不停買「保險」的概念,希望未來無論出現甚麼情況都不會蝕本。

由於文章篇幅所限,只能輕輕說一點大概意思出來,小弟拍了一條影片有更詳細的討論,有興趣不妨看看。



文章連結:i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