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一主任指出,九月底歐洲腫瘤年會 (ESMO )最新發表研究,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可超過30個月,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
台灣肺腺癌患者中,約5成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可用標靶藥物治療。第一、二代肺腺癌EGFR標靶藥物治療約1年後,會逐漸出現抗藥性,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則為大約19個月會出現抗藥性。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指出,九月底歐洲腫瘤年會 (ESMO )最新發表研究,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可超過30個月,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
EGFR突變成腫瘤 如大樓亂蓋成廢墟
何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王誠一主任解釋,EGFR是一種訊號接受器,當其接收到生長因子,會促使表皮細胞生長、複製。人體成長過程中,若生長訊號調控得宜,就能順利生長成人。「就像蓋摩天大樓,完工後,就不需要再吊鋼筋水泥。」
但是,EGFR突變後,接受器損壞,就算沒有接受到生長因子,細胞仍一直成長。「好像大樓蓋好後,工人還一直吊鋼筋水泥上來繼續蓋,最後就蓋成一棟廢墟。」王誠一主任如此比喻,因此EGFR突變的細胞會一直生長,最後長成腫瘤。
EGFR突變肺腺癌 EGFR標靶藥物成效佳
針對EGFR突變的癌細胞,早已開發出EGFR-TKI(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藥物,可抑制EGFR的酵素。王誠一主任解釋,「因為EGFR這開關壞了,造成生長訊號不斷傳遞,因此透過藥物,像鎖一樣把開關卡住,不要讓生長訊號開啟。」目前肺癌患者做病理切片時,都會進行基因檢測查看特定基因突變,其中約5成肺腺癌患者屬於EGFR突變,適用第一二三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
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良好,但大約一年後,腫瘤可能出現抗藥性,必須更換治療方式。但醫師強調,p53、Rb等其他癌症基因,都和腫瘤出現抗藥性的時間有關,抗藥性時機因人而異,也有患者治療8-10年都沒有抗藥性。
圖片
▲耕莘醫院胸腔科團隊
EGFR標靶藥物 一線治療新生機
「當肺腺癌患者出現抗藥性,原標靶藥物失效,腫瘤特性可能改變,出現新突變,建議再做一次切片。」王誠一主任提到,最常見的抗藥性突變是T790M,適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
王誠一主任分享,有些患者使用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很成功,但1年後出現抗藥性,腫瘤開始變大,切片後發現屬於T790M突變。患者起初先接受化療,但因腫瘤仍惡化、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轉而選擇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改善治療成效和生活品質。
更有一名肺腺癌復發的患者,CEA癌症指數飆到2萬多(正常人不抽菸
EGFR突變肺癌存活期15年來新突破 第一線治療新希望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