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時看到一些巴士背後所貼上的補習天王照,一些教中文的,一些教英文的,不乏俊男美女,令我想起蕭叔叔。一直都有like蕭叔叔的facebook page《蕭叔叔英式英文學會 Uncle Siu's British English Club》,一個普通香港人的page有三十多萬like,很是厲害。

多年前已經有看蕭叔叔於youtube的影片,學到不少好英文。據我了解,他本身是一位英文老師,對英文有所追求,所以非常認真地研究地道英文發音與文法。加上本身是香港人,特別能點出一些香港人的英語問題,所以極受香港人歡迎。

小弟也從蕭叔叔身上學到一招半式,至少於某些發音與文法上,扮到英文有「少少貨」。讀工程的學生,數理方面會比較好,但英語水平多數很一般,當然也有兩者佳優的,但依我觀察,這屬少數。

出來工作多年所觀察,英文好叻的工程師,表達能力強,會做coordinator等工作居多,技術層面未必需要太深入研究,而非常掌握技術層面的一群,很多時表達能力麻麻,尤其是開會要轉英文台就更出事。

看蕭叔叔影片學了幾招特別有效果的。其中一個是"t"字尾的發音,每個大學畢業生都學了英文近20年,從少到大都以為"t"字尾的發音是"慈"出聲的,原來尾音只是把舌頭放回上顎門牙背就停。依這個方法發聲,還可以輕易地「賴」音,例如"That is",好容易發出"Tha...tis",因為舌頭放門牙背再發"is",自然就會變成"tis"。
還有,"that"與"this",的"th"音原來是不同的。"that"是大"th"音,要咬住舌頭,重鼻音重喉嚨音去發,喉嚨要勁震。"this"是小"th"音,咬住舌頭輕輕力用氣發,出來的效果又好native。

最讚的是其中一段片解釋了香港人何解很難說得好英文,這是與廣東話的語系有關。原來廣東話分九聲,即「平上去入」那些,而同一個音用不同的聲調說出來就是不同的字,例如「詩、史、試、時、市、事、X、屑、蝕」,所以讀一句說話,每一個字都會用特定的聲調。但英文不同,同一句說話,把重音、高聲調放於不同處,會得出不同意思。

例如"i am a boy",「我是一個男孩」,可以有四個讀法,即把重音放於不同字之上,以下大草表示重音:
I am a boy,強調這句話在說「我」,不是在說其他人。
i AM a boy,強調「是」,可能被人質疑是否一個男孩時用這個語氣作出回應。
i am A boy,強調「一個」,沒有很多人,可能指對一些要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無能為力。
i am a BOY,強調「男孩」,可能指自己只是一個男孩,不是男人,未有能力做一些男人的工作。

香港人講英文時,每個字多數是第1聲或第5聲,好死板。若說英文時,把適當的聲調加入去,高低音,強弱音,說起來的英文好聽很多。

香港人讀英文另一個問題,是對一些廣東話沒有的音,很難發出來。其中一個是"man",很多人讀了"men",其實"an"音是"a"音與"e"音的合併,個口要開得很大,音要上鼻,先發得準。

說文法的,記得有一集講tense,小學時所學的present perfect與past perfect,何時用,有何分別,自己忘記之餘,有時問身邊朋友,很多都一起忘記。tense是時間性的交代,蕭叔叔手畫時間圖,清晰易明。

其實用中文都可以解得通,如果你想向朋友表達:「昨天見到他那一刻,你已經做完運動」,應該用什麼tense?又或者想講:「明天約了朋友,預計到時你見到朋友時應該已經做完運動」,又應該用什麼tense?溫故知新後,可以在朋友面前扮英文專家,哈哈。

自少認為學英文並無捷徑,一定要多看、多寫、多說、多聽,出來工作後,總希望自己自少就打好英文底子的話,事途一定好得多。然而,看完蕭叔叔,總有些技巧可以一學便懂,珍惜。

大家又有什麼英文小技巧,又或者發現普遍人經常出錯的文法,不妨分享一下。


 跟蕭叔叔學英文

 https://www.facebook.com/cpleung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