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6歳小男生因爲社交溝通能力弱,不懂與同輩相處,所以參加了積木治療小組。每次進行活動之前,我們都會重溫積木時間的規則,以提升他們在小組中的合作性及認識團體社會化互動的規則。
其中有一條規則是-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時,要回應說「咩事呀?」。
如是者,過了幾節訓練後,他的社交能力開始漸見進步,多了在小組中回應別人,也運用了較多的社交用語來與人交往,因此,亦多了幾個小小的好伙伴。更難得的是他能將在小組裏學到的技巧類化(generalise)到其他課節丶家裏,甚至是在學校裏。
直至有一次和他上個別訓練的時候,他叫了我的名字,我便回應他說「咩事?」,他就立刻帶點生氣説「你錯咗啦,唔係咩事,係咩事呀,你留咗個呀字呢!」
只不過是留了一個「呀」字,為什麼他會這樣在意呢?
-----------------------------------------------
其實,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患者對於不可預料或掌握的事情都會感到焦慮不安。而與人之間的相處丶互動規則便是不能看見,難以掌握的例子之一。因此,這位小男孩從小組裏學到那些「看得見」的規則便如獲至寶,尤如在大海裏找到浮板一樣,令他感到安心,所以他一定要好好跟從並保護著它們。碰到我這個破壞規則的人,他當然不能接受了!
這件小事對我亦起了當頭棒喝的作用,提醒我在教導他們解難及與人相處的技巧時,必須要提供多個應對的方法,並鼓勵他們靈活地在不同的場景裏運用不同的方法,這樣,希望不會形成他們對規則的另一種固執!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是由四位志同道合分別在不同settings工作的言語治療師建立,我們希望透過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專頁1) 加強公眾教育; 2) 提昇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 3) 分享玩具不同的玩法,分享快樂。
有興趣的爸媽,可以Follow【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Facebook喔!
Photo: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
Cover Photo: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
【專欄作家: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看得見的規則 VS 看不到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