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下出孝子,裙下出臣子 「裙下之臣」一詞,源自於「拜倒石榴裙下」,看官如有興趣可以看末處的附錄參考,不過現今社會對於裙下之臣一詞的見解,跟古時往日卻又大相徑庭,筆者還是先說明一下,在現今社會對「裙下之臣」的一貫看法。 「裙下之臣」通常泛指一些男子對某位女性作出傾慕與崇拜,甚至帶有包含臣服聽命的意思。 其實男女之間的正常交往,本應該建立在一個對等平衡的關係之上,為什麼在現今的社會之上,卻會出現越來越多那些喜歡追逐女神的觀音小兵?他們對自己所愛慕的對象,不單止全然沒有了一般男女之間的正常社交,而且他們對於自己心目中的那位仙氣娘娘,更會作出一些近乎膜拜的荒謬行為。
誠然,由於時代不斷進步,古今中外的社會結構,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時仍然是由男性主導的社會,形態上大多數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性地位極其低微,甚至乎需要依靠男性才能夠生活下去;現在卻有很多女性,無論工作上或者事業上,相比一眾男士們亦顯得毫不遜色,甚至有些女生在職場上的能力和表現,已經遠勝很多男生,基於時下女生不用再倚靠男生,白己也能夠追求更好更理想的生活,因此在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所謂的裙下之臣,他們不但自我形象低落,而且他們會甘心臣服於娘娘裙子之下,任憑其差遣反倒覺得是一件賞心樂事,認為這是受到娘娘青睞的一種光榮表現;筆者本身無意批評這種奇怪的社會現象,正所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只希望這班裙下之臣,他朝某日不會去後悔自己那些年「做兵」的日子吧。
附錄「拜倒石榴裙下」:相傳於唐代,貴妃楊玉環喜歡吃石榴,故此特別愛穿繡滿石榴花的彩裙。有一天唐明皇設宴召集群臣共飲,並邀請楊玉環獻舞助興。可是貴妃卻端起酒杯送到了明皇唇邊,向皇上低聲耳語道:「這班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既不使禮,亦不恭敬,因此我不願為他們獻舞。」唐明皇聞之,感到寵妃受了委屈,就立即下令,以後所有文武百官,見到了貴妃必須一律使禮,拒不跪拜者,就以欺君之罪嚴懲。眾臣無奈,凡見到楊玉環身穿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語。
棒下出孝子,裙下出臣子
https://www.facebook.com/onedollar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