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熱夏季,不少人愛吃冰品消暑,門診調查發現,下肢水腫的女性,大約比平常增加2成。中醫師指出,刮痧、穴位按摩有助改善血液循環,可消火降暑氣,改善水腫,不過要提醒的是,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有些禁忌一定要知道。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中醫師陳潮宗指出,冰品屬於「寒濕之物」,容易耗損身體陽氣,讓身體代謝機能下降,也會影響水分阻滯在體內,尤其上班族久坐少動,下肢循環更差,水分阻滯在腿部,容易造成下肢水腫。
吃冰易水腫 生薑紅茶調體質
同時,吃冰會令體質偏寒,加重體內濕氣,雖然每個人對冰品的耐受程度不同,或許身體不會馬上出現問題,但仍需留意長期吃冰的影響。例如:經痛、過敏、頭痛,以及肥胖。建議民眾吃冰後,可先喝溫水,再來點生薑紅茶調理體質。
除了冰品外,若長期食用濕性食物,例如西瓜、水梨、白蘿蔔、蘆薈,及青草茶等,也要小心容易導致水腫、濕疹。一旦發現覺得身體浮腫嚴重、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甚至有皮膚搔癢加重,一定要提高警覺,防範體內濕氣引起疾病。
降暑氣緩解水腫:刮痧、穴位按摩
中醫師陳潮宗強調,天氣燥熱容易熱衰竭,刮痧、穴位按摩都有助於暢通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可以消火降暑氣及緩解水腫。
利用刮痧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消火降暑氣,緩解水腫症狀。
1.刮痧DIY:
在中醫用語上稱為「出痧」,藉由出痧可以刺激體表經絡,疏散體內瘀積的氣血。許多人認為出痧顏色愈深、愈紫、愈紅就表示效果愈好,但是,刮痧時更不可以太大力,只要刮約20下,有出現發紅的小出血點就好。
器具:除了正統刮痧板外,也可選擇生活中順手的器具,如瓷湯匙、硬幣、小圓盤等,只要用圓滑、無破損的那一面刮痧,不要傷害到皮膚,就可以完成這個DIY療程。
操作:刮痧位置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針對穴位,也可以大範圍的刮痧;例如頭部的百會穴、耳朵頂點約2根指頭寬度的率谷穴、脖子、頸後、肩膀、上背部等是最多人刮痧的部位。
【刮痧DIY/5叮嚀】:
1.女性的面部不可大面積、強力的刮痧。
2.刮痧時的場所要選在空氣流通的通風處。
3.刮完痧後,需先用乾淨毛巾擦拭皮膚上的油脂與汗水,並補充溫開水。
4.刮痧完要先休息,不要立刻投入工作。
5.被刮痧者如在過程中出現非常不舒服的感覺,就要即刻停止,採坐或臥的方式休息,喝些溫開水,嚴重不適者必要時送醫治療。
【刮痧5禁忌/不適合刮痧者】
1.身體過瘦者。
2.皮膚失去彈性、有破皮、傷口者。
3.血友病或有出血傾向者。
4.心臟病患。
5.經期或是妊娠婦女。
【刮痧DIY中醫師小提醒】:
通常健康的年輕人的出痧最快2至3小時,最慢至少1天就會消退,但如果是老年人或是症狀嚴重者,就可能遲至2至3天才會消失。如果過了1至2星期仍殘留出痧痕跡,這就可能是太用力刮痧而留下的皮膚傷害,需要小心照顧。
除刮痧外,中醫師陳潮宗強調,穴位按摩DIY也是好妙方。利用表淺的穴位按摩,以反射痛點來刺激五臟六腑活化細胞,達到促進氣血通暢目的。而患有下肢水腫者,經絡按摩可針對三陰交、血海、陽陵泉及伏兔穴等處按摩。
下肢水腫是許多女性的痛苦,利用足踝穴位按摩,可緩解症狀惡化。
2.按摩DIY:
1.三陰交穴:位於內踝尖上4指幅處。
2.血海穴:可用掌心蓋住膝蓋骨,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面就是血海穴。
3.陽陵泉穴:位於膝蓋外側摸到脛骨與腓骨凸起,兩骨中間往下移動的凹陷處。
4.伏兔穴:位於膝蓋正上方約8指橫寬處。
根據傳統中醫經絡陰陽原理,三陰交穴、血海穴屬於陰的經絡、偏身體內側穴,按摩方向建議往下;而陽陵泉、伏兔穴屬陽經絡,偏外側穴,按摩方向可往上,較能增強效果。建議:可針對穴位按壓到有痠脹感,再配合刮痧按摩,每個穴位按摩5分鐘,1天2次,有助腿部消水腫。不過,以下族群穴位按摩應謹慎,較不建議自行處理:
【按摩DIY/5叮嚀】
1.修整指甲。
2.手掌暖和。
3.過飽、過餓都不適宜按摩,飯前或飯後30至60分鐘是按摩較好的時間。
4.肌肉放鬆。
5.按摩後喝溫開水。
【按摩5禁忌/不適合按摩DIY】
1.患有急性傳染病或急性炎症的患者。
2.有皮膚病、過敏或皮膚有傷口的人。
3.急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4.有嚴重肺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的人。
5.妊娠婦女禁止按壓合谷穴、三陰交及腹部穴位。
【刮痧DIY中醫師小提醒】:
要改善下肢水腫,還可以配合足部理筋放鬆術,採坐姿,做腳踝足背伸和蹠屈的上下伸展,每次停5至10秒再放鬆,持續5分鐘,之後可配合按摩膝蓋正後方的委中穴,按壓到有痠脹感,加強下肢的循環,能有效緩解水腫現象。
吃冰令代謝下降,刮痧按摩除下肢水腫?注意5大禁忌!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