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中國歷史,但因為職業使然,經常要在以往的案例中鑽,所以有時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時,不禁會問:這樣的事,以前發生過嗎?
近日聽特首梁振英讀《施政報告》,政策乏善可陳,但仍然掀起熱話,事緣他借《施政報告》的引言,口誅筆伐香港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編製的刊物《學苑》和《香港民族論》,隨後又成立香港青少年軍,並由太太出任總司令。此情此景,似曾相識。翻翻歷史書,翻到1965年,那是文化大革命的前一年,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一年。
話說1965年11月10日,在毛澤東指示下,上海《文匯報》刊登《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猛烈抨擊明史學家吳晗在1960年發表的歷史劇《海瑞罷官》,認為該劇借古諷今,批評黨的一些重大決定,並唱好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政策,反映意識形態方面有階級鬥爭的苗頭。
儘管有支持吳晗的官員草擬《關於當前學術討論的彙報提綱》(即「二月提綱」),嘗試把對《海瑞罷官》的批判局限於純學術討論,但由毛澤東及江青等主導的文革機器已經開動,不斷宣傳階級鬥爭、提防資產階級奪權及打倒資本主義復辟等思想。1966年5月16日,中共發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徹底否定「二月提綱」及確立文化大革命理論、路線和方針,是為《五一六通知》;一個多月後,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第一個紅衞兵組織,繼而全國大學和中學的學生紛紛起來,文化大革命於焉開始。
文革的歷史錯綜複雜,肇端也不止上述幾件事,但脈絡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當極左的政治人物要搞鬥爭時,必以思想批判先行,手法也必然是抽出一些文藝作品或學術討論作為靶子,接着上綱上線,最後動員群眾。若如是看,梁振英抽出港大學生會前年的刊物批判,與中共抽出幾年前的舊劇鞭撻,如出一轍;梁振英組織青少年軍說要建設香港、報效祖國,跟中共發動紅衞兵說要維護無產階級專政、保衞毛主席,何其相似。
梁振英在此時發動鬥爭,無非是因為他管治失敗,喪失執政權威,這與毛澤東在發動文化大革命前,因硬推「大躍進」餓死數以千萬人而喪失黨政領導權威一樣。事實上,雖然中央在公開場合不斷聲言支持梁振英,但政圈流傳的公開秘密是他私下遭領導人多番嚴厲譴責。
其實,讀者只要不善忘,應該記得前特首董建華在任時,既沒有房屋問題,也沒有雨傘運動,又得建制派團結支持,尚且要「被腳痛」下台,如今梁振英治下房屋問題愈來愈嚴重,又引發雨傘運動,更得不到部分建制派支持,地位怎會不比董建華更岌岌可危?
雖然有人試圖翻炒舊橋,但歷史會否重演,端看市民的反應。香港人民智高,反洗腦,本身就不容易盲從附和。相信只要看穿梁振英的居心,冷靜和理性地回應他的挑撥,香港一定不會成為梁振英的鬥爭場所。
文:郭榮鏗@公民黨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梁振英師承毛澤東搞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