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小羊
今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向科技園撥款一百億,而其中三十億元會用以改建科學園大樓,當中包括增設動物研究實驗室。這項撥款,讓人擔心。大規模的動物實驗,開始於十九世紀醫技發展的年代。當時已有保護動物人士反對拿動物作實驗,尤其是vivisenction。今天,部分國家禁止進行部分動物實驗,商人亦開始生產「非動物實驗」的產品。到底,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動物實驗」是甚麼一回事?這讓我想起一頭棕色狗(Brown dog)的悲劇。
一九零二年十二月,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倫敦大學的實驗室教授Starlin向一頭沒有下任何麻醉的狗動手術。牠首先被牢牢地綁住四肢,咀巴當然也被捆起來,大概是防止牠在被割除胰時疼痛難耐,反咬一口。(圖)
割完胰腺之後,接下來兩個月是觀察期。狗兒在籠裡因痛楚而哀鳴,飲泣,這都不打緊。無礙科學家在牠身上進行另一項實驗。翌年二月,Starlin再次向狗兒磨刀霍霍,再次打開狗兒的腹部,看看上回被割了胰腺的效果。之後,狗兒又落到另一位教授Dr.Bayliss手上,這次,是要向狗兒的頸部下手,班房擠滿學生。半小時後,狗兒表現得極度痛苦,這時,一位沒有執照的學生助手以哥羅芳結束了狗命。
根據當時學生的記錄:「一隻大型狗,被綁著伏在手術板上被人從實驗室抬進教室。牠的四肢被固定在板上,牠的頭被綁得緊緊的,近乎不能動。還被戴上了口罩。」
另一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在頸部,有一個大切口,腺體完全暴露出來。動物看起來非常痛苦,牠在掙扎,希望掙脫並離開手術板。」當然,再多的掙扎,只會更快耗盡精神,加速死亡。也許,這也是牠所願的。
當然,這頭棕狗的情況,並非指會出現在香港。目前,香港實驗動物也多以小型動物為主。然而,這同樣是有關動物生不如死的悲劇。
文章獲小羊授權轉載
令動物生不如死的動物實驗
https://www.facebook.com/hkanimal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