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化及飲食的改變,近年糖尿病患持續增加。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發現,國內糖尿病患高達175萬人,但真正妥善控制病情者僅1/5,其實除了西醫治療糖尿病,也可以考慮利用中醫「2穴1茶飲」調整免疫力、控好血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糖尿病已是國人10大死因中的前5名,且人數逐漸攀升,每年以25,000人數在增加,第2型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約佔9成,發病時間在40歲之後,且常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症狀」。

 

治療糖尿病 中醫來幫忙

糖尿病典型的症狀有:吃多、喝多、尿多,以及視物模糊、口乾、疲倦、頭暈,或傷口恢復慢、皮膚搔癢等症狀,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輕忽不治療,未來可能會導致失明、心肌梗塞、中風、截肢,或是洗腎等嚴重併發症。

在門診曾收治1名施姓婦人,口服降血糖藥多年,近期開始藥物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不斷上升,西醫建議需打胰島素才能控制,後來尋求中醫協助,並於治療1年後,不僅降血糖藥減少,且糖化血色素大幅降低,血糖控制持續穩定中。

 


糖尿病在中醫屬於「消癉」、「消渴」的範疇,透過藥膳茶飲可改善。

中醫辨證論糖尿病 脾虛是主因

謝旭東中醫師表示,糖尿病在中醫屬於「消癉」、「消渴」的範疇,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喝多,中消是吃多,下消是尿多,與生活習慣嗜酒、飲食喜好油膩、甜食類,或是精神過度緊張關係密切。

而脾虛是糖尿病發病主因,病證多為「陰虛內熱」,所以治療上以「清熱養陰」為主軸,加上糖尿病日久易有「痰凝」、「血瘀」等病理產物,要搭配化痰及活血藥才能提高療效,常用降血糖中藥如:天花粉、丹參、山藥、枸杞、黃耆等。

該名病人在治療上使用白虎加參湯做主方清熱瀉火,並配合丹參、桂枝活血暢通末稍循環,在皮膚癢、疲倦感改善後,以濟生腎氣丸來養陰潤燥,改善夜尿的問題,搭配抽血檢查監測血糖指數,因指數下降,故能逐漸減少西藥的使用量。



太溪穴可養腎補全身。(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控血糖有妙方 2穴位+1茶飲

謝旭東中醫師建議,控制血糖注意事項如下:

1.飲食:高纖、低糖、低脂食物為主,各種油炸類的食物應少吃或是不吃,其他如爆米花、堅果、韭菜、辣椒、大蒜等屬於助熱傷陰的食材也要少吃,此外,少酒、戒菸也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2.穴位保健:按摩腳上的陰陵泉、太溪,左右邊輪流按各5分鐘,不只降血糖,也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陰陵泉穴(如圖)可除濕氣健脾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3.日常茶飲:一個星期喝2-3次,間隔西藥2小時服用。

《山藥止渴茶》

1.材料:天花粉3錢、山藥3錢、枸杞2錢。

2.作法:天花粉、山藥、枸杞放入茶包,加熱水至500ml,悶煮5分鐘後即可飲用。

3.功效:改善糖尿病口渴、疲倦、視力模糊,適用於一般糖尿病初期的人,易便祕則不建議服用。


 糖尿病多脾虛!按2穴位+山藥止渴茶控血糖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