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Playboy)創辦人赫夫納(Hugh Hefner)早前在美國加州辭世,其創辦的雜誌, 為世界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無論是對「性解放運動」、文化發展,以至生活品味,都帶來很大的發展。

有一段時間,在大學任教的一科是「香港社會」,其中一個題材是文化差異,我曾把本土派、歐美和日本的所謂「情色刊物」,給學生比對當中的異同。

香港的本土派風月刊物,在上世紀中期,無論是《老爺車》、《咖啡屋》、《藍鑽石》、《勝報》和《迷你》等,好一些有不錯的閱讀價值,甚至連鼎鼎大名的倪匡也有供稿、以至今日某知識份子報章也曾出版所謂咸書,據稱當年改編自查良鏞的名著的《射雞英雄傳》,吸引得原作者每期追看,可見當年的雜誌,確實是走在時代的尖端。

與《花花公子》和《閣樓》相比,當時香港的土炮絕不遜色,1953年面世的《花花公子》就為情色刊物帶來新的意義。以往美國社會仍相對保守,文化仍有很大的忌諱,例如對電影電視創作有很大的限制,大眾對性議題亦避而不談。以瑪麗蓮夢露為頭炮的《花花公子》就令社會現況被顛覆過來了。

香港的情色刊物,自從八、九十年代起出現了變化,新的刊物,例如是《龍虎豹》、《藏春閣》、《男子漢》 和《火麒麟》這四大天王,(當然,《龍虎豹》最令人欽敬的是對六四發表的匹夫有責的聲明),雖然都是以女性身體為主,但是卻慢慢低俗起來,文章的可讀性只變成色情小說。至後期黎智英帶起報章的肥龍和骨精強的尋春欄目,更把雜誌弄至只賣弄酮體的雜誌。

反觀,《花花公子》絕非只是大洒鹽花之作,除了首發找來了瑪麗蓮夢露外,所約談的對象女一點也不簡單,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古巴領袖卡斯特羅、諾貝爾獎得主霍金也曾成為受訪對象,甚至在文稿也獲得不少文壇大師供稿,如《老人與海》作者海明威、黑色幽默和科幻大師馮內古特、當代寫實作家歐茨等的妙筆,除此以外,其中論及的生活品味,無論是名車、洋酒、雪茄,也令讀者的眼光放得更遠, 實在是一本以性為主題的生活雜誌。

因此,本土與西方的情色刊物,縱使大家都以男性主導的位置出發。可是《花花公子》走的男性主義,卻是精英為主的自由主義,當中雖然有被視為色情的成份,但是佐以美化、玩樂的趣味,令人有所謂樂而不淫之畫面,而土炮的,只流於邀請不知名的女生、甚至剪裁自其他雜誌,往往只強化賣弄器官,當中無甚燈光、化妝和美感可言,這是東西方男士主導市場的差別。

可是隨著時代的轉變,資訊泛濫、圖片彈指可尋,情色雜誌的日落, 自巨人赫夫納離世,就不如告一段落,讓大家留下一個難忘的回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