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感性消費的奢侈品世界裡,沒有值不值得,只有喜不喜歡 ,這句話好像是全篇的最重大的重點。

智慧型手錶最後沒有走向智慧型手機的路,沒有人手一支、發展似乎也稍稍停滯了不少。而當初不斷被預言會受到衝擊的瑞士名錶們,似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why?(責任編輯:陳君毅)

不是每個人都是卡斯楚,可以大搖大擺一隻手上戴兩塊勞力士,而不顯得突兀和誇張。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已經習慣戴錶,你是會選擇傳統的石英或機械表,還是更青睞新興的智能手錶?

包括高端機械表在內的瑞士鐘錶行業正在衰退,這已經不算是什麼新鮮消息。 巧合的是,2014 年蘋果發布 Apple Watch,次年瑞士鐘錶出口額就迎來了自 2009 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到了去年,出口額的下跌幅度更是擴大到近一成。

數據來自: 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

在以 Apple Watch 為首的智能手錶誕生之初,唱空瑞士傳統製表業的聲音便開始不絕於耳。然而時至今日,智能手錶自身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它們從未如預期中那樣,成為人人不可或缺的必備品,成為下一個智能手機。

如果你關注鐘錶行業,或許會清楚,瑞士製表業的這一次衰退,其原因不僅僅是智能手錶帶來的衝擊。全球經濟低迷,各進口國貨幣貶值, 甚至包括中國的反腐力度,同樣都對瑞士鐘錶出口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那麼這一些列因素中,屬於智能手錶的「戰果」又有幾何呢?

低端瑞士表最受傷,卻也非全無出路

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發布的 2016 年度統計數據 顯示,按照價格劃分區間,出口額的下降,主要是 500 瑞士法郎(約合台幣 17000 元)以下的低端表,和 3000 瑞郎(約 1- 萬元)以上的高端表造成的。

目前的智能手錶,如 Apple Watch 的主力款式,基本上都無法達到 3000 瑞郎的高度。後者的銷售低迷,更多應​​該歸因於經濟、政治等傳統的不利因素。更何況,即便高端腕錶的消費者對智能手錶產生興趣,也不至於為了 300 美元的 Apple Watch 放棄勞力士——人家大可以捎帶著兩塊都買嘛。

500 瑞郎以下的低端瑞士表,才是智能手錶入侵的真正受害者。這個市場上,既有天梭、漢密爾頓、美度(Mido)、名士(Baume & Mercier)等眾多入門級瑞士表,也包括浪琴、雷達、摩凡陀等中端品牌的入門錶款,Fossil、 Armani、Michael Kors、CK 等時裝品牌的腕錶產品線也擠在這個區間。

天梭 Le Locle,使用 ETA 產機芯(圖自:uhrforum

這個價位的瑞士腕錶,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是石英機芯,而非更能代表瑞士製造的機械機芯。而其中只佔少數的機械腕錶,使用的也基本是 ETA 等第三方機芯製造廠的低端產品。

機芯對於腕錶,尤其是對於機械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價位的瑞士表又很難被賦予特殊的設計與風格,除了錶盤上的一個「SWISS MADE」標記,對比智能手錶,它們幾乎沒有稀缺性、特質性上的優勢。

品牌是另一個「問題」,雖然像天梭這樣的大品牌知名度已經頗高,但也造成了大眾對其定位的固定認知。錶盤上那個「TISSOT」的 logo,幾乎就限定了這塊手錶的價值幾何,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人的家底。

智能手錶在這方面就好得多。雖說如 Apple Watch 也推出了售價上萬的昂貴款式,但幾乎沒有幾個人,會真的花上四五倍的價錢,買一塊功能和基本款 100% 相同的電子產品。即便是多金人士,也很少會把錢花的如此隨性。

這就造成對消費者來講,當下具備實際購買意義的智能手錶,價格基本不會超過 15000 元台幣區間。不論你是尚無收入的學生,還是月入過萬的金領,最後所能做出的合理選擇,都是那幾款幾千來塊的「XX Watch」。

LG Watch Sport

於是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選擇智能手錶似乎是更好的選擇——與其戴一塊旁人一看就知價值不高的低端瑞士表,倒不如買一塊標榜新潮、又不大容易暴露階級的智能手錶。有通過戴錶來顯示身份需求的人只是一部分,需要一塊手錶卻不想被它定義、暴露自己的卻大有人在,智能手錶剛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相比價格相當的智能手錶,大多數低端瑞士表們在品牌、稀缺性、獨特性上都不具優勢,還在功能性和「隱藏主人身份」的能力上輸給了智能手錶。但這個價位的腕錶,又未必一定會被智能手錶屠戮。

「來自瑞典」的 Daniel Wellington,DW,這個均價不足千元的石英錶品牌,成為了近年來腕錶市場難得一見的爆款。DW 本身的質量與價值暫且放下不談,它的成功至少說明了,即便在智能手錶盤踞的價位,會講故事、會做品牌、會搞特色的錶廠依然能夠有立足之地 

中高端情緒穩定,但也要暗自佈局

智能手錶的普遍價位——15000 元台幣以上的瑞士表,受到的影響要小得多。 甚至不大能確定這 4% 銷量下滑的原因,究竟有沒有智能手錶的影響在其中 

當下的智能手錶遠無法達到智能手機的地位,作為附屬配件,它們的價格也就基本達不到智能手機 30000 元台幣左右的天花板。另一方面,智能手錶雖然名為手錶,本質卻是和手機一樣的電子產品。沒有人希望花費上萬元台幣,去買一塊兩年後就完全過時,甚至會難以使用的智能手錶。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價位的瑞士錶廠就可以高枕無憂。短期內,此價位的消費人群主要是事業小有成就的中青年,他們對於勞力士的鍾愛,恐怕要遠大於一塊「能連手機的手錶」。

把目光放的更遠一點,當眼下戴著 Apple Watch 的這一代逐漸長大,終有一天會具備消費高價手錶的經濟實力。習慣了抬腕即聯網的他們,還會不會為了能擁有一塊勞力士、歐米茄,而放棄彼時功能勢必更強大的智能手錶,就很難說了。

萬寶龍 Summit 智能手錶(圖自:Swissarma

在年初的瑞士鐘錶業盛會巴塞爾錶展上,此價位最熱衷於新技術的錶廠豪雅、萬寶龍,都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智能手錶。或許目前,這種昂貴的智能手錶,尚且不會被高價表消費群體中的大多數接受,但提前佈局的意義,在於並不太遙遠的未來。

頂級奢侈錶——另一個世界

至於價格更高的頂級腕錶市場,和智能手錶的交集就要更小。不光是對真正有此消費能力的人,還在於大眾人群對二者的認識——沒有人會為連不連得上手機這種事,而動搖自己的百達翡麗夢。對於眾多的瑞士錶廠,價格約昂貴、品牌越稀缺,和智能手錶的交集就越小,直至完全屬於兩個世界。

和智能手錶相比,頂級名表和珠寶其實共通點更多。這或許也是智能珠寶,這個可穿戴設備中的異類,始終沒能在市場上激起波瀾的原因。頂級腕錶和珠寶的消費行為,可以說是感性遠大於理性。獎勵、饋贈、紀念等消費場景下,不那麼「單純」的、電子化的珠寶,智能屬性是否會成為減分項都難說。

圖片來自:luxify

數位和智能正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但總還有些事物是不那麼容易被電路板入侵的。 這樣一片從低向高價慢慢失守的空白,似乎更多的是社會心理在起作用。 感性消費的奢侈品世界裡,沒有值不值得,只有喜不喜歡 

想更了解人工智慧在製造業轉型的角色?5/24 中港台三地專家共同解密,帶你一窺轉型秘辛所在!

——

(本文經合作夥伴 ifanr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智能手錶侵入多年,瑞士名表們表示情緒穩定 〉。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Apple Watch 推出多年,為什麼對瑞士名錶勞力士、Jaeger、OMEGA 毫無影響?

 https://www.facebook.com/androi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