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跟身邊一位朋友討論股票,朋友突然提到一個股票號碼216,當時我不以為意,不懂這股票號碼是什麼,於是拿手機出來搜尋一下,原來是「建業實業」。
對這支股票算有印象,主因不久前市場先生正正談論這支股票,更指這是他的「鎮倉之寶」,見《我的鎮倉之寶可以揭露了》。朋友又談這支冷門股票,怎可能這麼湊巧?讓我不禁奇怪地問朋友怎會留意到這支股票,朋友亦坦言,這股票是「抄考」市場先生的,原來朋友也有看市場先生的blog。
朋友當時心情不佳,因為他大約於四月初買入,當時股價大概$2.88,持股一個月左右,眼見它上上落落,看來沒有什麼大升的機會,於是到五月初,在大概$2.95就沽出了。算是不用損手,更在一個月內賺到了2.5%。誰知,這支股票就在朋友沽出後數天突然爆升,今天股價為$3.42,一念之差,讓他少賺了16%,感到非常不悅。
安慰兩句之餘,我也了解一下為何他會買入,他認為其價值何在。原來他選股的方法多會上網找找有多少人在談論這股票。這次,首先在早前就看見市場先生在談論一支「鎮倉之寶」,但沒有開名是哪一支股票,不過他看上文下理,又看到不少留言者猜估,他大概估計到那支股票正是建業實業。於是他再上網找找有多少人在討論這股票?討論內容是否正面?就這樣就買入這支股票。
我再問朋友是否懂得其價值,例如是否懂看會計數字之類。朋友坦然平日沒有留意,亦不懂會計。那我就問他是否了解市場先生的投資理念?近年選股傾向折讓股的操作方法如何?他仍表示不太理解。
我轉移了解一下,為何朋友又會突然選擇沽出股票呢?他指持股近一個月,觀察其股價浮浮沉沉,其實好難挨,他指沒有準備長線持有,強調一支股票持有數個月實在很難。我立即提出,市場先生解釋過施洛斯的投資年期是以數年做單位的,或者大家對「長線」的定義有不同理解。
由於我總算追看過市場先生絕大部分的文章,亦與他飯局數次,所以把我所知道的也分享一下。詳細的不用在此重覆,或者見《市場先生親述施洛斯投資法》,而與朋友討論的重點主要針對操作理念與股票價值回歸上。
在「抄考」別人的投資前,需要先明白人家的操作理念。比如市場先生所運用的施洛斯投資方法,主要找尋折讓股,等待它們股價回歸,而這方法很聰明地或有必要地配合統計學。因此,市場先生今天的持股超過100支股票,大多數買入時的股價都比其內在價值大幅折讓,或許他在等待每年有三兩支價值回歸的股票,令其股價爆升,其他的動也不動,這方法已足夠令他有非常不錯的整體投資回報。
等待價值回歸代表什麼?例如那股票被人發現其價值而突然出現很多投資者買入,又或者公司被人追擊,又可能公司把被低估的資產出售而令價值得以反映出來等。這些催化劑事件何時出現呢?出現在哪一支身上呢?投資者不會知道。
因此,這個操作是全套理念的,我告訴朋友,你不能單單跟買其中一支股票,沽早了就不悅,其實即使他今天還持股而「食正大升浪」,這也只是好彩,因為他沒有理解人家成功的投資理念。例如選股準則、持股數目、等待催化劑事件所發生的機率、市場先生本身的現金流、個人背景等,要得知這些持股狀態,投資者才會明白如何守得心安。
聽了我一席話,朋友自言也很想學習這些財務知識,他也有留意到市場先生的課程,不知還有沒有位,不過他感覺太貴了。聽到這個意見我很奇怪,只是1000元兩堂(當時我記不起多少錢),比起任何一次股票買賣得失來說,實在算不上什麼,如果買賣額多,這1000元可能連手續費也不夠付。而我敢肯定,以朋友今天對股票的概念,從市場先生的堂所得到的一定值回票價。不過多講都無用,想報名也已經太遲了,課程已經滿額了。
在此想談談朋友報堂的動機,他想報堂主因是見市場先生所選的一支股票大升,立即覺得他有料,於是主觀認為透過那幾小時的課程就能把別人一套全學回來,其實這心態有需要改改。
要改善投資成績,個人分析與大量閱讀是不能省卻的,上別人的課程,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很快了解所有重點與理念,但別以為上堂後就能成股神。無論如何,如果朋友有心學習投資,任何原因也好,這始終是一個好開始,否則到老還是繼續處於上網找找投資點子或貼士的狀態。
其實,持類以思維的散戶多的是,聽聞有一班追蹤市場先生文章的人,見買入某股後不升反跌,或者有人出文嚴批該股之後,立即對持股失去信心。他們首先做的並不是重新作出檢視,看看自己的分析有否疏忽,而是跑到「施凌」那處求救,問需不需要止蝕云云。這樣或許會換來人家一些簡短回應,「要止蝕」或「不要止蝕」,真的有意義嗎?真正重要的是投資理念、財務知識,相信千言萬語也說不完。
抄考別人理念
https://www.facebook.com/cpleung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