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以被治癒嗎?調查指出,每5人中,就有1人飽受失眠困擾,甚至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靠安眠藥物才有辦法入眠。醫師指出,藥物不是改善失眠的唯一選擇,先破除5大錯誤迷思,建立良好睡眠習慣才是治癒失眠的正途。

專業精神科醫師黃偉俐指出,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或壓力大,時常飽受失眠的困擾。而睡眠不足會帶來許多身心的傷害,包括:思考能力會下降、警覺力與判斷力會削弱、免疫功能會失調,以及失去平衡等。

 

失眠逾3個月 小心慢性失眠

值得注意的是,在精神科門診的初診患者中,大約有一半以上有失眠的困擾,在這些患者當中大部分都有超過3個月以上的慢性失眠史,甚至已經忍耐多年不得已才來就醫,不是自己嘗試過各種方法,就是吃過各種健康食品或偏方。

問診同時發現,有些求診者在其他科醫師已經開過安眠鎮靜劑,還有的已經拿親朋好友的藥來吃過一陣子了,甚至嘗試用喝酒來助眠,但卻總是擺脫不掉失眠的糾纏,每一個夜晚的來臨都覺得備感壓力。


在精神科門診的初診患者中,大約有一半以上有失眠的困擾。

 

失眠5大迷思 安眠藥別濫用

黃偉俐醫師在新書《失眠勿擾》中指出,門診發現,失眠患者常有5大迷失,建議睡不著覺的民眾應該找出導致失眠的原因,並適當運動、放鬆心情作為輔助,以解決失眠問題。且失眠不建議全靠藥物來改善,必須依照失眠者的個人情形來做調整。

 

迷思1:失眠是一種疾病嗎?

不是。基本上,失眠不是單一疾病,意指很多原因都可以讓人睡不著。失眠只是疾病中的一種症狀,應該還有其他的症狀才對。失眠包括入睡困難跟睡眠品質不好,這往往是精神疾病的症狀之一。其他並存的症狀包括焦慮、肌肉緊繃、憂鬱。失眠不一定都是精神疾病造成,也可能是甲狀腺亢進、腦部腫瘤或病變、藥物或物質的影響。此時可能會出現顫抖、頭痛、複視等症狀,醫師必須仔細詢問。另外,有許多人的長期失眠跟疾病無關,而是很多各種不利於睡眠生活因素的總和,再加上長期使用安眠藥而造成的依賴性。

 

迷思2:安眠藥能治療失眠嗎?

不能,安眠藥像每晚把腦子敲暈的棍子,並沒有治療功效。安眠藥會加強神經傳導物質GABA作用在腦部的效果,減少腦部細胞的警戒跟興奮度,可以取代睡眠中樞鎮靜波的功能,而且威力更強。所以,安眠藥既不能治療精神疾病中最常造成的憂鬱跟焦慮疾患,有時更妨礙了內分泌,如甲狀腺亢進或其他腦部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迷思3:失眠時,喝酒比吃安眠藥好?

很多有睡眠障礙的病人都說要靠喝酒入睡,總覺得不要吃化學的安眠藥,寧可每天喝酒「卡自然」。事實上,目前都沒有研究證實安眠藥對肝、腎、腦部會造成永久傷害,除了短期上會影響腦部的認知能力跟反應速度之外,研究也都顯示停藥後,認知跟反應會很快恢復。目前已知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的類澱粉沉著,跟基因變化比較有關,跟安眠藥沒什麼關聯。

 


失眠患者常會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性,值得注意。

迷思4:一旦吃了安眠藥,一定會依賴嗎?

只要每天吃,不產生依賴性也很難。依賴不只是心理上的依賴,而是因為每天使用安眠藥,超過兩個月就很容易引起「反彈性失眠」。意思是比吃安眠藥之前更難入睡,也會變得很焦慮,所以病人一想到沒藥就會恐慌。之前將這個現象歸咎於藥物戒斷,但是學理上講不通,所以更可能的機制是因為安眠藥取代中樞神經的功能,導致需要一至二週才能恢復原有作用,讓病人覺得好像非得依賴安眠藥一輩子一樣。

 

迷思5:失眠治得好嗎?

絕大多數治的好,一開始的正確診斷跟按計畫治療是關鍵。雖然安眠藥真的很安全,但是人的狀況會有變化,還是不得不慎。最令人擔心的副作用,其一是當成迷幻藥或鎮定劑「濫用」,另外則是夢遊與失憶。像半夜肚子餓、起來煮東西卻忘了關爐火,或半夜跑出去買東西吃卻睡在馬路上。因此,醫師一開始就要有正確的失眠診斷,使用正確的藥物治療最常見的焦慮或憂鬱,避免連續使用安眠藥超過兩個月,否則只是製造更難處理的依賴問題。


 安眠藥能治療失眠嗎?對抗失眠先破解5大迷思!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