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先自我揭露,對方才會敞開心房

這節要討論的煩惱是,總是結交不到親密朋友。這也是常見的事例。其原因不只有一個,這邊想要以心理學上經常說的心理距離來做解釋。

人與人的心理距離,是根據「自我揭露〈self disclosure〉」的程度來判斷。自我揭露,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即是展開自己內在的一面。向對方揭露多少平常不對他人訴說的內容,我們藉此拿捏與對方的心理距離、親密程度。

我想沒有人會對初次見面的人大吐苦水,多是以今天的天氣如何、最近流行的話題作為開場白吧?當兩人的距離拉近之後,才切入當天的主題。

經過這樣一來一往,話題會進入家人、興趣,或是最近在意的事物等等,意氣相投的對象會愈加親密,反之則草草結束話題。

那麼,要聊什麼樣的話題才能增加親密程度呢?多聊些關於個人的話題,可以加深兩人的關係。

比如,若關係好到能聊到只有身邊的人才講的內容,那親密程度可說是相當高,已經到達好朋友等級了。聊到家庭環境時,你們會聊小孩的教育問題、升學問題;聊到自己個性時,你們會聊最近的煩惱、工作上的不順、經濟上的問題等等,聊到這種程度可說是非常親密的關係。

基本上可分為見面次數愈多愈親密的關係,和不是這樣的關係,若兩人有共通點的話,則關係會發展得更為快速。

 

比如,興趣相同、來自同鄉、畢業於相同學校,兩人會比一般情況更快親密起來。然而,我們大多碰上的情形是沒有共通點。這種時候,你應該要採取什麼方法才好呢?自我揭露是一個有效的手段。與其等待對方敞開心房,你可以主動向想要親近的對象自我揭露。

 

●打開關係之後,試著聊個人的話題

這邊的重點是拿捏與對方之間的距離。即便你想和對方打好關係,但如果對方不是這麼想的話,結果會是適得其反。

聊到個人的話題,是希望與對方一同商量煩惱,所以請與對方的距離縮短後,才自我揭露。

這和身體的距離感是相同的道理。關係親密的人接近你說話時,你並不覺得有什麼,但不認識的人突然接近搭話時,你會心生厭惡吧?在電梯、客滿的電車中,和他人密切接觸的距離下,誰都會感到不舒服。心理距離和這是相同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自我揭露能夠縮短與對方的距離呢?因為這是只能和抱有好感的人才能說的個人話題。

接受自我揭露的人會認為,因為對方對我抱有好感,才跟我說個人的話題。如此一來,自己也會想盡可能回應對方的好意,分享自身的事情。這就是「好意的回報性」。

持續這樣一來一往的關係,兩人間的距離自然會縮短,男女的話會發展成戀人關係,同性的話則發展成好友關係。

重要的是,不是等待對方敞開心房,而是你該先積極表述個人的話題,自我揭露來展現好意。僅在一旁枯等的話,兩人的關係只會停留在「認識的人」。

 

本文出自台灣東販《讓你思考翻轉,走向成功的煩惱力》


 總是結交不到親密朋友?改變的關鍵是…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