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分享了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對於 2017 年的十大科技預測,而今天我們則向大家分享一下 Gartner 對於來年的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預測。Gartner 對策略性科技趨勢的定義,是其對企業帶來重大潛在衝擊的科技,這些科技可能正從冒起階段過渡至有更廣泛影響及應用的,又或者正值極速增長而變化度高,並將於未來 5 年達到臨界點。
2017 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包括:
人工智能及進階機器學習(AI and Advanced Machine Learning)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及進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由多項科技技術(如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language Processing,NLP])所組成。這些進階技術超越傳統基於規則的演算法,令機器能夠明白、學習、預測、適應並有可能自主操作。這就是智能機器之所以「聰明」的原因。
智能應用程式(Intelligent Apps)
智能應用程式如虛擬個人助理將像人類助理般執行某些工作,令生活更方便(如電郵優先排序),令用戶做事效率更高(如標示重點內容及互動)。其他智能應用程式將專門處理某些領域的任務,如銷售及客戶服務等,包括虛擬客戶助理(Virtual Customer Assistant,VCA)。如此所見,智能應用程式很可能改變工作的性質和結構。
智能物件(Intelligent Things)
智能物件指超越固定編程、利用應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以進行更高階的活動,並更自然地與周圍環境和人們進行互動的實體物件。智能物件如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及智能家電等滲透環境。Gartner 預料,現今的單件智能物件將轉化成共同合作的模式。
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環迴技術如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正改變人與人及與軟件的互動。由現在到 2021 年,消費及商業的環迴技術內容和應用程式將會顯著發展。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會融合數碼網,組合成無縫的系統,為用戶帶來異常個人化的相關應用程式及服務。手耭、穿戴式設備、物聯網,及設立了多個感應器的環境等,其整合會令環迴技術的應用超越獨立個人的體驗。房間及不同的空間內的物件會有活躍性,而它們將通過數碼網的聯繫,與環迴虛擬世界合作。
數碼分身(Digital Twin)
數碼分身是一個實體物件的相向軟件模型,或依賴感應數據的系統,用以了解實體物件的狀態、回應變化、改善操作及增值。數碼分身包含元數據(如分類、組成和結構)、條件或狀態(如位置和溫度)、事件數據(如時間序列)和分析(如演算法和規則)。
在 3 至 5 年間,數以百萬計的物件將擁有它的數碼分身。各機構會利用數碼分身來主動維修和計劃設備服務、規劃製造過程、操作工廠、預測設備故障或提高運營效率,以及執行更好的產品開發。 因此,數碼分身最終將成為技術人員和傳統監測設備及操控(如壓力計、壓力閥)的組合代理。
區塊鍊和分佈式分類帳目(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s)
區塊鍊是分佈式分類帳目的一種,當中的交易(以比特幣或其他代幣進行)順序地分成區塊。每塊區塊均連繫對上一區塊,在點對點網絡使用加密信托和保證機制記錄。 因著它們改變行業運營模式的潛力,區塊鍊和分佈式賬目的概念受行業牽引。 雖然目前主要圍繞金融服務行業,但區塊鍊仍有許多應用空間,包括音樂發放、身份驗證、業權註冊及供應鏈等。
對話系統(Conversational System)
目前對話系統主要集中對話機械人及使用傳聲筒的設備(如揚聲器、智能手機、平板、個人電腦、汽車。)然而,數碼網內的終端設備不斷增加,讓人可以使用應用程式獲取資訊,並與他人、社會、政府及商業機構交流。設備網跨越傳統桌上個人電腦或多元設備的界限,囊括所有人可能接觸的終端設備。隨著設備網的轉變,連接模型將擴大,令設備之間協作更強,為新的連貫環境數碼體驗奠定基礎。
混搭程式及服務架構 (Mesh App and Service Architecture,MASA)
在混搭程式及服務架構中,手機、網上、電腦及物聯網的程式均連接至後勤服務網絡,共同建立用戶所認知的「應用程式」。此架構包含服務,並在多個層面及機構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以組合和重用服務,平衡靈活性和可延伸性的需求。在混搭程式及服務架構為用戶的指定終端設備(如桌上電腦、智能電話、汽車),提供最佳化方案。用戶轉用數碼網內的其他設備時,而可享受連貫的體驗。
數碼科技平台(Digital Technology Platforms)
數碼科技平台為數碼業務提供基本的構建部分,是數碼業務的關鍵推動者。Gartner 遴選出實現數碼業務新功能和新商業模式的 5 大重點平台:訊息系統、顧客體驗、分析與智能、物聯網和業務生態系統。所有機構都會將這 5 個數碼平台加以組合。
配適性保安架構 (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
智能數碼網和相關的數碼科技平台及應用程式架構,令網絡安全更複雜。現存的安全技術應用作確保物聯網安全的基本保障。物聯網的另一項關鍵,是監察用戶及物件的行為。然而,物聯網對很多資訊科技專才而言仍然是嶄新的領域,物聯網會出現新的弱點,所以機構在推動物聯網發展時,需考慮加入新的修補工具及程序。
配適性保安架構 (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
數碼業務及演算式經濟的複雜性,以及冒起中的「黑客工業」,讓企業的保安威脅帶來顯著增長。單靠周邊防護及以政策為本的保安方案已不足應付,特別是隨著企業為客戶及夥伴所開發更多雲端為基礎的服務,以及開放式應用編程介面 (APIs),整合他們的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不大。IT 領導者必須集中於偵測及回應這些威脅,以及採用更多傳統的封鎖及其他措施以抵禦入侵。應用程式自我防護、以及用戶及物件行為分析,將會幫助實現配適性保安架構。
2017 策略性趨勢:自我防護、物件行為分析成就配適性保安架構!
https://www.facebook.com/hki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