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AM 730《鈺成其事》

西方媒體有評論說,今年在英美發生的兩場舉世矚目的政治角力,即英國的脫歐公投和美國的總統選舉,是post-truth politics的典型例子。

在西方媒體裡出現了多年的名詞post-truth politics,似乎未有流行的中文譯法,或者可硬譯為「後真相政治」。所謂「後真相」,其實是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委婉說法。以往人們相信「事實勝於雄辯」;「後真相政治」卻把這條道理反轉,是「雄辯勝於事實」。雄辯滔滔的政客,只要能自圓其說,並且說中支持者愛聽的話,便理不直而氣可壯,獲得支持者毫無保留的贊同,絕不介意他的說話偏離了事實。

主張脫歐的英國政客約翰遜(Boris Johnson),以及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都被不少批評者指為post-truth politicians,「後真相政客」,認為他們利用了社會上某些偏激情緒,不斷發表煽情言論,歪曲事實,編造故事,蠱惑人心,並藉此贏得大量的支持者。有分析說,「後真相政客」所以成功,是因為第一、他們有很強的論述能力;第二、他們對所有問題有一套邏輯完整(coherent)的看法;第三、針對令人不滿的現象,他們能夠提出言之成理的(縱使可能似是而非的)解決辦法。

當然,約翰遜和特朗普的支持者也會為偶像抱不平;即使承認他們是「後真相」,亦要指出他們的對手也是同一貨色,彼此彼此而已。譬如希拉莉就不見得比特朗普老實,而希拉莉的支持者只會指責特朗普誇張失實,對希拉莉的不誠實表現卻視而不見。這正是「後真相政治」的特點: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

這種政治文化,在香港久已有之,於今尤烈。凡屬同一陣營的夥伴,必互相維護;誰犯了錯失,只要仍是「自己人」,即使不替他辯解,也不應說他不是。不同陣營的對手,必互相攻訐;對方既是壞人,做的當然都是壞事,無需真憑實據,大加鞭撻可也。這叫做立場堅定,敵我分明;不論哪個陣營,都以此為天經地義。

如果這現象令你不安,看看美國總統大選或者可以得到一點安慰。看過特朗普和希拉莉兩個陣營怎樣嚴人寬己、抹黑護短,對我們尊貴的議員堂而皇之地為自己陣營裡的荒誕言行辯護,也就毋須氣結了。

(完)

本文由作者授權,從 http://tsingyoksing.hk/ 轉載


 同營護短(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