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岷: 「 豈止分析師……人工智能衝擊壓迫下,諸多專業人士的飯碗都將陸續不保。比如律師,「人工智能可以記住所有法律條文,並立即找到判例,給出正確判斷」;比如醫生,「機械人可毫無瑕疵地完成外科手術。許多人類醫生給出的標準診斷可被人工智能通過檢查相關癥狀而確認。」……更不用說此時正在打鍵盤的我……屆時人類社會階層會形成巨大重構,具體可參見最近虎嗅出的一本《終極複製》。 」

該文章轉自  華爾街見聞

一些分析師認為,將來,華爾街股票分析師只會少不會多。

致力於研究行業變化的分析師們似乎也看清楚了自己的職業變化,他們認為,自己的職業已經處於危險之中。

美林美銀Andrew Stimpson團隊在近期發布的一篇報告中,描繪了分析師群體們所面臨的大量挑戰。

挑戰一是主要客戶群體陷入困境,負面影響可能傳導給分析師。主動型基金經理和對沖基金是分析師研報最重要的兩大買家。然而,這兩類買家現在已身陷泥潭——主動型基金正承受資金迅速外流到指數型基金的困擾,而對沖基金的業績則持續表現不佳。

挑戰二來自於非傳統信息來源的競爭。隨着媒體和科技行業的迅猛發展,現在包括客戶在內的人們獲得信息的來源比十年前多得多了,信息本身更是幾何級數增長。而且,客戶願意為非傳統信息來源付費,它們可以提供獨特的信息產品。這其中的關鍵領域之一是社交媒體。

挑戰三是科技帶來的威脅。諸如上市公司財報的分析工作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實現半自動化。理論上,隨着機械人深度學習的技術發展,運用excel表格以及上市公司未來財務狀況的預測工作可以交給機械人。機械人還可以像人類一樣監控成交量、股權收益、消費者信心、零售銷售等方面的任何關聯。

考慮到監管和商業挑戰,以及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在研究領域的學習等技術發展,美銀美林預計,未來五年左右研究將會減少。從邏輯上推理,研究型的分析師也將隨之減少。

這家華爾街投行認為,將來規模較大的公司將會生存下去並適合行業發展,由頂級人才組成的精品研究公司也會做得很好。問題是夾雜在這兩者之間的類型,「他們不太可能構建一個能夠對抗其他兩類的平台。」


 最悲哀的研報:這群華爾街分析師給自己下了「死亡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