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比較情緒化嗎?無論是在家庭生活或職場上,許多人都有一個刻板印象,認為女性特別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生氣、情緒大暴走,甚至研究也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精神健康的問題。
不過,專家認為與其說女性容易情緒化,不如說女性比男性更擅於表達自己。
研究發現,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較男性多出40%,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率也多出2倍。
女性憂鬱比例高出男性,原因只是比較情緒化?
董氏基金會引用一篇發表於《今日心理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較男性多出40%,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率也多出2倍,原因不僅僅是「女性比較情緒化」這麼簡單!
研究報告中歸納女性易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包括曾受創傷(例如:性侵害、伴侶家庭暴力等)影響、育兒和職場壓力、產後憂鬱、較願意尋求向外協助等。而醫生隱藏的偏見也會讓他們傾向於將女性的症狀視為「情緒化」,當女性抱怨長期疼痛時,醫生可能認為她是憂鬱;而男性可能被轉介給物理治療師或疼痛門診。
遭遇煩惱!女性更樂於表達自己
醫生指出,女性在就醫過程中比較容易陳述自己的情緒困擾,而男性則比較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反而比較會描述身體症狀的不適,因而造成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診斷為憂鬱症。
無論是職業婦女或專職媽媽,每天留給自己10至30分鐘,聽聽音樂、做做運動或看個影片,都有助抒解壓力。
與其說女性更情緒化,或許可以說女性比男性更擅於表達自己。當媽媽罹患憂鬱症時,對整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安排將造成混亂,特別是當家中有幼兒時,從飲食、健康照顧、到家庭的基本起居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更不用說對孩子日後成長發展所造成的影響。而透過適當的治療,憂鬱症是所有心理疾病當中,較容易回復原來角色功能的疾病,所以無論醫生對女性的症狀判斷是否有偏見,都應積極就醫治療。
避免壓力過大!凡事盡力就好
另外,無論是職業婦女或專職媽媽,都不要忘記在一天當中,保留給自己10到30分鐘,做讓自己感到放鬆的事情,例如聽音樂、喝杯茶、看段影片、做個小運動,或是什麼都不做,都是有助轉換心情的方式。
醫生提醒,女性因受社會文化框架的影響,易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因此在人際互動的過程,可以自在且適度的表達真實感受,凡事盡力就好,不需要給自己太多壓力。而生理因素亦是影響女性情緒的原因之一,尤其在經歷懷孕、生理期、更年期等情緒波動較大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照顧好,如果出現情緒障礙的問題,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家人平時也要多加關心與觀察媽媽或太太的情緒,陪伴她們從事運動或抒壓活動。
一點小事就生氣!女性真的比較情緒化?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