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胡說七道》關於全球年輕人互聯網生活方式的視頻:

這是一個社交網絡的時代。

全球有21億人擁有社交網絡賬戶,其中17億人是活躍用戶。在中國,社交網絡的使用率已經超過了90%,幾乎所有網民都在微信、微博、陌陌等各類社交網絡上與人打交道。

其中,佔據我們社交軟件通訊錄中的多數人,都是此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們與陌生人建立關係的方式徹底發生了變革。我們不再只是通過社交網絡與熟人聊天,我們可以輕鬆結交陌生人,甚至快速與陌生人達成肉慾或感情關係。但是,與陌生人相處的尷尬與安全風險,並沒有因此消失。

那麼,看似十分開放的外國人,在性騷擾,性侵犯頻發的網絡社會裡,到底怎樣社會交往?

 

與陌生人性愛約約約

在中國一線城市裡,一些觀念開放的年輕人會用社交軟件應用來與陌生人「約炮」。

純粹基於性需求的約會,在全球其他國家當然也是陌生人社交的方式之一。

很多外國人通過生意、朋友也在使用中國的社交軟件,他們通過微信、陌陌等軟件也在約會在他們看來神秘的東方人。

在美國,Tinder是一種流行的兩性App,每24小時就有1400萬個配對。使用者可以非常直接地表達約會的需求。點開頁面看到照片,如果滿意,向右滑一下,就代表喜歡,接下來就可以約約約了。非常方便,而且見到真人也可以隨時反悔。

當然Tinder其實並不是專門開發用於性約會,它更明確的說法是用於婚戀。華爾街前銀行家邁克爾•里斯克開發了一款手機App叫WeConsent。這款應用完全是衝著約炮而去。使用者可以上傳一段20秒的視頻,發送給App上的異性陌生人,對方若回復「我同意」就可以儲存視頻,接下來就可以啪啪啪。反之,視頻就會被系統自動損毀。

這款應用問世後被人稱為利用視頻簽訂了一份性愛合約,它在一些美國高校裡受到支持,人們支持的理由是,這樣做不會尷尬,如果不合適,一些視頻也不會流出,能夠保護雙方隱私;而且雙方意願清晰,只有明確表示同意的人才能約到一起。而很多軟件裡,一些女性參與約會其實並不打算發生性關係,但因為參與約會在很多時候就被一些男性誤以為可以動手動腳而被性侵犯。

 

更多時候,叔叔我們不約

在中國,網友約會強姦的案例正節節攀升。警方認定,未成年人強姦案中,約會強姦比例占4成。網友約會被性侵的案例層出不窮。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被外國電影電視騙了,不是什麼時候老外都那麼隨便,直接性約會的事其實並非外國人與陌生人交往的主流,他們甚至比我們想象的要傳統很多。尤其橫行各國的主流社交網絡如臉書、推特等,很少有人會拿來直接用於下半身活動。

利用社交網絡進行性騷擾和性侵犯的案例呈上升趨勢,甚至一些性犯罪的視頻也會通過社交網絡傳播,對很多人造成嚴重心理傷害。

比如今年6月美國媒體報道,一個少女發現17歲的同學遭人強姦,非但沒報警,還在場拍攝了強姦畫面,並上傳到推特推出的直播應用Periscope。為此她將面臨指控。

事實上,很多外國人高度重視安全。在美國,性騷擾的報案案例比例要遠遠高於中國。當地學校等性騷擾高發地也都會進行相關的性騷擾教育。人們對於社交性騷擾和性侵犯也非常敏感。

因此很多人反對一些社交軟件以性為元素來影響用戶。比如前文所說的WeConsent就遭到過抗議。一位在約會中被性侵過的女孩認為,這玩意非常危險,並慫恿性犯罪。而英國全國學生聯合會領導人也對此批評說,任何人都應當面對面確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人類不應該將性生活交給一個App來確定。

不過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與社交網絡約會性侵犯事件增多相比,社交網絡本身又是處理性騷擾性侵犯的重要平台。人們會充分利用社交網絡主張女權,聲討性侵犯現象。

比如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 Geoff Marcy多次性侵學生一事被曝光後,傳統媒體報道偏頗,社交網絡大規模抗議,最後導致他被迫辭職。

許多性侵話題,因為社交網絡的廣泛討論而變得透明。重要的是,很多女性原來會對類似事件藏着掖着,她們普遍擔心暴露被性騷擾會被瞧不起。但在國外社交網絡的輿論導嚮往往非常自由,這給了很多女性曝光性騷擾案件極大的安全感。

也就是說在國外很多社交網絡上,更多的人其實在高喊,叔叔我們不約!

另外在FB等社交網絡上,人們更渴望的是,獲得志同道合或共同興趣之人,或者純粹為了一起分享有意思的發現。

與陌生人交純潔朋友其實是一個相對更廣闊的需求。即使衝著在一起而聯繫,不同國家在社交網絡上與陌生人聯繫的方法也完全不同。

比如日本人以含蓄著稱,其社交環境的潛規則和隱晦習慣極多。互聯網的便捷性也沒有改變這種民族性格。日本年輕人通常通過網絡遊戲或手游的聊天功能搭上,這樣他們有着明確的共同話題和興趣,也可以共同完成任務。熟悉後再通過獲取社交網絡賬號確定進一步的聯絡,和彼此的調查熟悉,只有熟悉之後,才發展下一步。整個交友過程是在一層層的試探雙方底線。

事實上這並不是只有日本人會如此思考問題。出於安全的考量,很多國家的兩性交友,並不熱衷於在互聯網上進行。很多人認為,通過一個App或者應用,主要能參考的只是顏值。

基於顏值來確定下一步如何繼續,這是相當低層次的交往。對於擁有獨立意識和個性主張的人來說,這樣的約會交往並不靠譜。他們更願意通過主流社交網站認識到對方的各種興趣,談吐,表達甚至是性格之後,成為有共同話題的朋友。至於未來會怎樣,那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在FB等平台有小組設計。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可以在小組儘快建立狀態,或在線下組織活動。熟絡的程度很快,當然也相當純潔。

 

與陌生人的N種社交可能

社交時代的社會交往需求複雜程度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很多時候,人們使用社交網絡跟陌生人交往只是出於滿足自己某些奇怪的心理。

即使是被成為約會神器的Tinder,很多人也並不是拿它來解決人類繁衍和家庭問題的。 

一些網民就吐露了他們使用這類軟件的另類社交需求。比如使用Tider,就可以參加一些約會。而這類約會通常會有男方來埋單,有一個吃貨表示,她用Tider的唯一用途,就是用來吃免費午餐的。大家見個面,吃個飯,不但有人給你花錢,還有人陪你聊天,太爽,但這真是夠損的。

當然還有更絕的,把Tinder當成Uber來用。什麼這怎麼用?很簡單,既然是同意約會,男生總是要開車來接的吧。告訴對方你想約會的地點(其實就是你要去的地方),對方就會成為你免費的Uber司機。這種搶Uber司機飯碗的活也是醉了。

男生們當然也會不甘示弱。有人使用這類兩性約會軟件,並不是用來約女神的,相反他們會找那些照片看上去很作的女生,跟她聯絡,然後狠命的嘲笑一番。 

還有的男生把社交網絡當成表情包的素材庫。因為社交平台上,人們總是渴望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自己,有的要麼是靠美貌,有的則是靠搞怪,這會產生大量陌生人的圖片圖像信息。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素材。他們會把相關軟件上的視頻、圖片資料重新整合,發布在自己的INS賬號或者其他平台上吸引朋友討論關注。

當然還有人通過其他交友軟件的目的,只有一個,為自己最熱衷的平台引流。比如在一個遊戲平台上認識了,目標其實是最終交換社交賬號。這麼做當然有好處,因為你無形中可能增加別人為你發布信息點讚的幾率。

如今誰不是靠點讚活着。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不以交友為目的的社交都是耍流氓。但是這的確是部分人參與社交的樂趣之一。與陌生人社交當然就會存在各種不可預知的結果。重要的是彼此尊重,這是全球年輕人在面對陌生人社交時越來越明確的共識。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胡說七道》出品人,轉載或合作請關注公眾號:南七道。

本文由梁堅完成。


 交友還是約炮,各國年輕人眼中的網絡社交到底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