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已經很炎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

今年的小暑節氣是從7月7日到7月21日,此時人體陽氣旺盛,容易出汗,體能消耗也相對較大,故容易感到身體乏力、沒精神、沒食欲。

王德利中醫師提醒,小暑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並順應季節變化著重養陽,以維持身體健康。

那麼,小暑具體應該如何養生呢?

 

小暑 · 防暑

 

小暑烈日當空,每個人都要注意防暑,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暑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勿赤膊

天氣炎熱,有些人喜歡光著上身乘涼,認為赤膊涼爽,其實未必如此。中國南方地區小暑的平均氣溫為33℃左右,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時,赤膊不但不涼爽,反而會感到更熱。

適當穿些衣物,一來可隔熱,二來可以阻擋紫外線的照射。

夏季儘量避免中午外出,外出時採取防曬措施,避免陽光直曬,以防中暑。

 

2.要午睡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很多人晚上睡不著,早上又很早醒,導致第二天沒精神。

中午午睡是很有必要的,午飯後半小時進行短時午睡,保持精神充沛。

夏季導致失眠的原因主要就是容易煩躁不安。

中醫四季養生理論認為夏屬火,通心, 做到心緒平靜就可以避免疲勞、胸悶、睡眠不好、頭痛、心悸等症狀。

如果失眠,可以在仰臥或側臥時,放鬆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雜念後,就可以安然入睡。

3.及時補充水分

最好是白開水,並加少量鹽,以補充體內鹽分。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

儘量少喝汽水等飲料,消暑可吃清熱解毒的食材,如綠豆湯、薏仁湯、西瓜等,都有助防暑。但建議適量食用,以免增加腸胃負擔,甚至造成腹瀉。

 

4.露天椅凳不可坐

小暑過後,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幹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

炎炎夏季,最好堅持「少動多靜」到大自然中步山徑、撫松竹,在環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品茶吟詩、觀景納涼。

運動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

 

小暑 · 運動

1.「呵」字功

呵字功不僅有養心的作用,而且對治療出汗過多、失眠、健忘、舌強語蹇、心絞痛等症起輔助作用。

呵字功:發音(ke),普通話音「科」,讀「科鵝」。

練法:
●開始練習時,雙腳分開直立,與肩同寬。
●兩膝微屈,頭正頸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兩手臂自然下垂,兩腋虛空,肘微屈,兩手掌輕靠於大腿外側。
●全身放鬆,兩眼微開,平視前方,讀「科鵝」。

練功時採用腹式呼吸的方法,用鼻吸氣,用口呼氣。
身體虛弱者,也可採用坐位。

 

2.艾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

宋代有位醫學家曾說過:「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所以這4大穴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的要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氣海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能養脾胃;


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下兩腎俞之間)顧名思義,是人體的生命之門,具有溫煦、推動五臟六腑之陽氣的作用。


每天對這4個穴位艾灸10~20分鐘,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增強抗病能力。平時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小暑 · 冬病夏治 

小暑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養生之日,叫「初伏」,今年入伏是7月17日。這是寒性體質調養的大好時機,冬季常發的陽虛陰寒的慢性病,多可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好轉,甚至痊癒,即「冬病夏治」。

入伏後最常見的調養就是貼三伏貼,取白芥子20克、元胡15克、細辛12克、甘遂10克,同研細末,用薑汁調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攤在直徑約5釐米的油紙或塑膠薄膜上,貼在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膏肓等穴位上4~6小時,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可以防治過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秋冬發作的疾病。

 

小暑 · 飲食 

小暑飲食除了以清淡為主,可多吃苦味、酸味食材,有助提神醒腦,健脾利胃,生津解渴、增進食欲。

以下推介一些主要食材:

1、蓮藕:涼血、滋陰、清熱,對老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
2、鴨蛋:含鈣量、含鐵量豐富,比雞蛋還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3、蓮子: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養腸胃。
4、黃鱔:小暑節令美食,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
5、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

 

以下推介一些小暑的食療參考:

1、炒綠豆芽

材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① 豆芽洗淨水晾乾,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
② 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療瘡瘍。

 

2、西瓜皮綠豆粥

材料:西瓜皮300克,綠豆30克,白米50克。
做法:
① 綠豆提前浸泡一晚,大米洗淨,先將大米同綠豆入鍋煮10分鐘;
② 削去西瓜皮的外表硬皮,切成丁後加入到鍋內,用旺火煮沸;
③ 再轉用小火煮成粥,吃時可加些白糖或陳皮絲。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消腫。

 

王德利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師及為亞太中醫研究院創辦人及院長。現為靈機順曆APP提供專業養生內容和中醫服務。 

文/靈機文化簽約中醫師 王德利


 小暑防暑有4招,常讀「呵呵」最養生!

 https://www.facebook.com/ling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