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吳靄儀
column name: 立場新聞

香港有管治問題嗎?香港有什麼管治問題?怎樣解決香港的管治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千變萬化,每個答案顯示的是回應者的立場。  

佔領時期,我參加了一個討論會。  其中一位講者是教藝術的老師。 他說,有一天,他到這裡來,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天才橫溢的作品,原來有不少是自己的學生,這些作品,竟是他所見過的他們最好的作品。  他問,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作品都沒有標價,不打算賣出,其至不預期會得到長久保存。 於是,他想,原來,天才是一直有的,但畫室沒有而這裡有的是廣濶的空間,及一下子釋放的情感與自由。

我深感之。天才處處,掙扎等待着空間。 沒有四壁的自修「室」裡,年少的學生埋首溫習,外面掛著牌子: 請勿拍照干擾。  給他們一處清靜地,曾無學習心?我走過大大小小的「討論區」、「流動民主課室」、木工場、耕種地,看到活潑的生命力流動。  一個屬於本土的新世代,迅速在這個奇異的時空孕育成長。 一個黃昏,我走過我不再熟悉的立法會廣場,見一圈女子席地而坐做針黹,細看,原來是把催淚彈燒破的雨傘拆下的傘面,縫成一個一個的環保袋,實用地留住記憶,把訊息傳遞出去。 

高牆後的議會及政府機關一片黑暗沉寂,力量都在高墻外的空地和大道上。 我知道,早晚清場,空地和大道,迅速又再由官商公務的繁忙交通佔據,這就是所謂「恢復正常」。

但這是「恢復正常」還是「恢復不正常」?不正常的社會秩序,已令超過一代人生活在絕望之中。  這簇新的一代人衝破絕望,發出奪回前途、命運自主的吶喊,他們不會接受這樣的「恢復正常」。 正常的生活,應是讓普通人能活得像人,有人的尊嚴,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有參與決定命運的自由,有起碼的生活空間去欣賞世界,思索世界。  佔領擾亂了「正常」,迫使人放下一切,審視未來。

學會了如何在現制之下獲取最大利益的人,站在個人的立場,不認為有管治問題,只要當局能收緊控制,平復波動。 梁振英樂於收緊控制,如何解散反對的力量只是手段與時間問題,管治目標是掃除一切殖民地遺留下來的色彩,全面落實「一國」操盤之下的「兩制」。 這是站在北京的立場看香港。 

我不認為香港特首可以站在北京的立場看香港。 香港特首有責任站在香港立場看管治。 上一代人胸懷故國,香港是難堪的逆旅;我這一代,只有香港為家,但在中英文化矛盾之下身分曖昧;面對回歸的一代,不少人北望神州,無限憧憬,香港的前途在中國。 然後87枚催淚彈催促了世代的更替,新的一代除了香港本土再沒有家鄉,他們沒有文化矛盾,沒有歷史包袱,只有香港未來一個立場,對他們來說,香港的管治問題遍布社會每個階層、每個角落,由政制至法制至文化民生。  但他們願意承擔,願意負起「命運自主」的千斤重擔。 我豈能不站在他們的一邊?

人可以改變制度。 我相信七十九個晝夜培育出的新一代能改變制度,我們要做的是要為他們開拓更大空間,讓他們創造香港未來。 香港是主角,我們不是,我們是忠誠的supporting cast,這是我的立場。

 


 立場書:尋找空間 - 吳靄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