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262億美元的驚天收購,震撼了全球互聯網行業。這便是剛剛塵埃落定的微軟收購職場社交之王LinkedIn(領英),要知道,後者長期位居世界十大上市互聯網公司之列。
其一,又是急於殺入互聯網的微軟出手採購,這一次微軟能持否?其二,竟然是全部現金收購,微軟買貴了,還是LinkedIn真值這麼多錢?其三,這對狂野發展的中國職場社交有什麼影響,LinkedIn中國會怎麼出牌?
這些問題都是業界高度關注的,所以就收購的討論形成了刷屏熱潮。信息很多,也很亂,在此我談談個人的核心觀點。
社交取代搜索成為移動第一入口,linkedin262億美元不算離譜
首先,這個價不算離譜,因為linkedin戰略卡位了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職場社交超級入口。
在PC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是毫無爭議的流量第一入口。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超文本鏈接為核心的Link模式已經完全失效,所以出現了「web已死」的說法。這導致了移動流量的三個劇變:碎片化、場景化、實時化。
隨着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雙重爆發,人實際上成了最大的場景和流量樞紐。現在,這個趨勢從未如此顯著:社交網絡取代搜索引擎,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入口。
你可以看到,在全球範圍內,移動流量都高度向社交網絡集中。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百度的產業地位受到了嚴重衝擊,微信成了超級APP,微博的市值輕鬆突破50億美元。而在海外,Facebook也已經公認成為Google最大的敵人。
但是,社交產品的分類很多,看看美國人的社交網絡產品,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Snapshot、Tumblr、Google+、Quora、Tagged、Yearbook、MyLife等等實在太多了,兩隻巴掌都數不完。這是因為人有着多重社交屬性,熟人、生人、興趣、職場等等,所以硅谷是非常熱衷於做社交網站的。LinkedIn上市前微軟有機會20億美元收購,如今花了262億美元,真是「活久見」——關鍵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
而在這麼多社交網絡中,LinkedIn的市值僅次於Facebook。如果拓寬業務順利,LinkedIn遠期市值突破500億美元應該沒多大問題,這個價格不貴。全現金收購也許是因為微軟賬面現金太多,也許是因為團隊可以部分套現,不要苛求一個創業了14年的公司。
這是因為,職場社交的流量含金量極高,可以延伸出招聘、培訓、知識分享等一系列成熟的商業模式。中國目前的移動社交網絡其實主要是微信/QQ、微博、陌陌等,這其中職場社交蘊藏着很大的機會。
linkedIn是大數據+雲計算,收購符合微軟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收購公布之後業界卻一片看衰,甚至有人寫文章總結所謂「那些年微軟收購之後垮掉的公司」。
在互聯網圈黑微軟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其實體量越大消化越不容易。即便Google、蘋果也不是都個個收購消化順利。能否消化順利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是否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譬如Facebook收購WhatApp、Instagram就比較順利,因為都是人連接人。
微軟真正擅長的是企業級服務+個人職場軟件(office系列),並且急於切入互聯網。而LinkedIn職場社交的定位與其極其匹配,其本質其實「大數據+雲計算」。兩家公司存在着廣闊的化學反應機會。
其實,微軟在收購公告中已經講得非常清晰了:「憑借全球領先的專業雲平台和全球領先的職場社交網絡,加之微軟全球10億多用戶和LinkedIn4億3千多萬用戶,我們將為全球所有會員及客戶帶來更加互聯、高效、智能的體驗。」
官方言論讀起來總是太嚴謹,我解釋一下可能的產品之間化學反應:譬如將LinkedIn整合至Office365中,強化其社交屬性及身份認證;又譬如,與Office整合,打造隨需應變的社交學習功能;再譬如,將微軟Daynamics CRM與LinkedIn Sales Navigator整合。
對LinkedIn來說,創始人Jeff Weiner將繼續擔任CEO,企業文化和價值將繼續得到傳承。不是說被收購了就一定發展不好,就像YouTube與Instagram,他們被整合之後作為獨立公司得到了更長足的發展。實際上,通過此次併購,LinkedIn將有更多機會借助微軟強大的網絡及資源,打造一個長期、不斷突破、並在人才上繼續投資的計劃。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說法,具體要看執行。
騰訊不必買脈脈、馬雲倒有可能,LinkedIn不排除在中國上市?
收購引發業內刷屏,除了上述焦點問題,還在於大家關心:職場社交這個方向上還有沒有機會?對於中國職場社交網絡格局的意義何在?
有意思的是,除了LinkedIn中國旗下的赤兔開通了問答之外,另一個職場社交脈脈也有動作。創始人林凡公開表示,現金收購會對LinkedIn的創業激情有影響。而一些人則開始傳言,坐等騰訊收購脈脈。
讓我看,騰訊收購脈脈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微信企業版應該夠了。也許,同樣熱愛大採購的馬雲會搞「釘釘+脈脈+陌陌+微博」等一大堆社交產品VS微信?這就是超強入口級產品的價值,一個頂十個。
這裡面,最關鍵的是如何能否真正成為職場人群的網絡基礎設施,只有先抓住了核心人群,才有後面的一系列衍生服務。畢竟,這是職場社交,在這塊應該是LinkedIn中國目前是有優勢的。
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和特殊的用戶需求,不但讓本土公司擁有深厚的護城河,也讓世界巨頭產生了著名的「外資互聯網之中國魔咒」。從Yahoo到eBay莫不如此,Google則是眾所周知的原因。可以說,從LinkedIn開始到Uber,巨頭們正在中國表現出了極大的靈活性。
譬如,LinkedIn在中國的股權結構甚至都是不一樣的。中國團隊持有股份,這有點像聯合創業。而沈博陽一直在領導LinkedIn中國,相比以往外資互聯網甚至本土許多互聯網公司高層的頻繁更迭,LinkedIn中國顯得更穩定、更有耐心。據傳聞,LinkedIn甚至不排除在中國單獨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LinkedIn中國最近正在力推赤兔。這是因為,分答、知乎等躥紅的產品正在從側翼狂野殺入,覬覦龐大的知識分享市場。面對凶悍的本土狼,LinkedIn表現出了外資互聯網很少有的靈活性。無論如何,戰爭還很漫長。
在消費品市場,中國出現了舉世矚目的大升級。在以80、90後為代表的「互聯網原住民」逐漸成熟,在網民越來越習慣於付費並且支付更方便、在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的深刻背景下,互聯網應用也會出現一次波瀾壯闊的大升級,而職場社交將有着長足的發展潛力。
微軟收購LinkedIn的幕後邏輯,社交之外,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