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端午節的腳步愈來愈近,各式各樣美味的粽子出籠,有傳統老店的經典風味,也有結合了創意料理的巧思與現代健康飲食概念的新型態粽子。
米香濃郁而口感綿密,講究的選米與烹調手法,決定了粽子的基底韻味,搭配口味濃郁的餡料,用油炒香之後,巧手包進清香的粽葉裡。每一次打開粽子的那個瞬間,都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好期待。
然而,正因為要營造出濃郁迷人的口味,傳統的粽子在美味的背後,隱藏了健康的危機。高油、高鹽、高風險,加上糯米有不易消化的特性,在端午佳節大快朵頤之後,時常有不適的狀況。
紅藜粽富含了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素,再加上低脂、低澱粉、低熱量,降低了發胖的機率。(圖片提供/黑橋牌)
美味不變、健康滿點養生粽蔚為風潮
一顆普通肉粽的熱量即相當於一碗半到兩碗白飯,隨著健康飲食意識抬頭,崇尚養生的健康粽開始蔚為新風潮。要怎麼樣在保持美味的前提下,讓粽子變身養生食物呢?可以從食材和料理手法兩方面著手,比方減油、減鹽、高纖、蔬菜入粽、白肉取代紅肉等特色。其中紅藜粽是粽界近年新明星,講究選材和特別設計過的烹調方式,讓紅藜粽成為兼顧美味與健康的好選項。
宛如「穀物紅寶石」一般的紅藜是台灣原生的高營養價值作物,擁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鈉、膳食纖維等,在單一食材內便富含了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素,加上口感絕佳,用來作為餡料也不覺得單調。搭配台灣在地優質長糯米,特別選用舊米,除了口感更好之外,具有類似在來米的清香,甜膩味也較淡,適合用作鹹食。而舊米經過陳放,水分降低,製作出的米食口感上黏滑度降低,粽體也較不膩口。
藜麥(Quinoa)就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選為太空人執行長途任務必備的食物,不僅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且均衡完整,是補充體力的最佳選擇。(圖片提供/黑橋牌)
三低紅藜低脂、低澱粉、低熱量的輕享新粽點
早在八零年代,藜麥(Quinoa)就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選為太空人執行長途任務必備的食物,不僅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且均衡完整,是補充體力的最佳選擇,也因為其具有三低的特性——低脂、低澱粉、低熱量,對照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紅藜一方面提供了足夠的營養素,也有效降低了發胖的機率。正由於這樣優異的特性,紅藜麥近年來成為搶手的新食尚,許多不同類型的菜式中都開始增添紅藜麥,天然的穀香和豐富的口感,即使是第一次吃,接受度也相當高。
遵循南部粽古法製作的紅藜粽,在調理方式上秉持低油、低鹽的原則去調整調味,再採用植物油先行炒料,帶出香味之後包進糯米中,裹好粽葉之後水煮至熟的形式,不但可以減少15-20公克油脂量,還能提增粽葉的香味。
遵循南部粽古法製作的紅藜粽,調理方式上秉持低油、低鹽的原則去調整調味,為兼顧美味與健康的好選項。(圖片提供/黑橋牌)
另一方面,在原料上也有諸多細節的講究。比方選用Q度更勝梗米的長糯米,再經過仔細的糅洗浸泡,把糯米的風味融入粽子裡,更能夠引發食慾。即使不吃進肚子裡的粽葉也是學問,要高溫漂洗泡煮桂竹葉、青葉,再經人工逐葉挑選擦拭,桂竹葉厚實耐水煮,青葉味道清香;遵循古法純手工綁粽,一繩二葉,再採用古法水煮至熟透,米粒黏密,口感軟嫩不油膩,而粽葉香透米粒,能使齒頰留芳。
華人健康網/特別報導
吃肉粽不長肉!紅藜入粽健康吃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