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圖片)

孩子絕不是長大就好!目前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悅嬣,當年在媽媽懷孕28週時就出生,出生時體重1040公克、身高37公分,是個極低體重早產兒,雖然出生時、1歲和1.5歲時的身體狀況良好,但2歲定期追蹤回診時卻被發現語言發展遲緩、字彙量太少、邏輯思考及自信都顯不足,醫師建議及早進入早療系統,期望早點擺脫「遲緩」的標籤。


悅嬣(左)是個出生體重不到1500公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2歲時發現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中間為悅嬣的媽媽,右為周旭薇導演。(攝影/駱慧雯)

由於身體器官發育未成熟,早產兒在出生時就面臨種種的生命挑戰,包括感染、呼吸窘迫和體溫不穩等併發症,接受治療是讓他們活下來的第一個機會,但若要健康地、平安地長大,他們還需要第二個機會,以求改變發展遲緩的命運。

醫生表示,在早產兒人口中,出生1501公克以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占比約10%。早產兒出現發展遲緩的機率很高,特別是極低體重早產兒,更需持續長期的追蹤檢查。

極低體重早產兒 發展遲緩比率高

早產兒基金會長達20年共追蹤1萬9177名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健康,涵蓋率占近8成。小兒科醫生表示,結果發現其神經動作發展及視聽力檢查輕度異常者有35.3%,中度異常為10.8%,重度異常為13.8%,顯示極低體重早產兒確實較容易發育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介入。

醫生強調,極低體重早產兒在2歲前的評估篩檢與持續追蹤極為重要,從矯正年齡6個月起,需要每半年持續地追蹤早產兒各項發展,及早發現發展遲緩的問題,及早轉介進行相關療育。一般來說,3歲以前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期,成效最好。

不過,早產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可能不僅有2年!醫生表示,目前本地對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健康追蹤大多僅到2歲,少部分到5歲,但國外已經追蹤到7、8歲甚至青春期階段,建議政府應該在早產兒學齡前都做定期的健康追蹤,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報導


 極低體重早產兒 逾3成發育遲緩 !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