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梁振英連任」,似乎成為泛民建制的共同政治語言,然而對於很多不關心政治議題的香港人,可能關注一種更加切身的民生問題:中國移民。

著名作家鄭立講過:……香港政治最吊詭的地方,就是「排外主義」……親共建制派擅長以此攻擊民主派,公民黨首當其衝。近日筆者和一些藍絲對談,再次印證這個現象。這名藍絲是五十歲女性清潔工,同情梁振英,反對泛民、年青人、佔中、港獨,和筆者南轅北轍,只有一個共通立場:排斥中國移民,不用七年便能享受福利、於中國同鄉面前炫耀、老年香港男人娶中國年輕女人、老年得子離婚不知所謂……除了這段談話,筆者也曾在茶餐廳,聽到顧客對蕭友懷事件評價:滾回大陸。不信上文,認為筆者有預設立場,則毋須多辯。

跳出民主派典型思維,困擾香港人事件,不一定是梁振英,反過來說是傳媒政黨過度炒作的結果,很多被蔑稱為「港豬」,不論是建制、中間、無意見的香港人,未必對所謂赤化、一國兩制議題感到興趣,完全是non-issue,還有一點,就是梁振英民望長期在30-40分(或%),顯示香港民意絕非如民主派所講一面倒反梁。反梁牌作用有限,更可能失去焦點。「港豬」最關注的,就是買樓難、物價貴、人太多,就算如何政治冷感亦會埋怨。如果大家留意新聞用語頻率,「地產霸權」四字不及以往常見,取而代之是「中國移民」,不止是香港,全世界也遭受其害,大手買入物業、抬高當地物價、人多導致擠迫、排斥本地居民等,成為熱門新聞,蘊釀排華排中風氣。全球反移民氣候下的右翼崛起,香港如是。

香港國際城市、開放包容形象,從來都是塑造出來的假面具,骨子裡還是排斥外人,不過外表看起來不太明顯。泛民左翼以為港人大愛傳媒護航, 一味幫助中國移民,豈知拂逆主流民意,踢到鐵板,選舉失利,尚未夢醒。支持建制者,多是利益主導,尤其老年人士,害怕外人分薄資源,《東方日報》反難民不反移民的論調,也不能贏得讀者同意。故有一個民間流行講法:泛民建制幫唔到手。單是日常生活聽到愈來愈多討厭普通話,驅逐中國移民之心人皆有之。這就是香港人最大共同心願。只有這個議題,才能連結高登、親子王國、discuss,連結低層、中產、上流,連結勇武、和理非,連結泛民、建制、本土。

留意筆者用語,是「驅逐中國移民」,不是「奪回單程證審批權」。原因是明確講出政治不正確訴求,直接攻擊目標族群,施加巨大社會壓力,令中國移民主動撤出,乃抗赤救港主要手段,符合主流排外情緒。一般人難以理解單程證制度,似事不關已,也難望從中國手中取回審批權,即使有權亦無法阻止濫用審批。樹立反建制政治形象,塑造為體制外敢言者,區隔朝野建制兩派,從邊緣晉身主流,製造藍海策略。

遺憾的是,沒有本土派洞悉殺手鐧,他們害怕過激言辭。

但這是Donald Trump時刻,沒有什麼不可能。誰夠膽開出第一槍,誰就是九月選舉贏家。

作者:瑪倫(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驅逐中國移民 最佳選舉議題(瑪倫)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