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個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由於搶劫銀行被捕。如果他和其他搶劫犯一樣用黑絲襪當做頭套來偽裝自己倒也罷了,關鍵是他使用的偽裝術非常奇葩:在臉上塗檸檬汁。

為什麼是檸檬汁呢?原來檸檬汁曾被當做一種「隱形墨水(Invisible Ink)」使用。檸檬汁墨水寫過的字跡會在檸檬汁幹了以後消失,隨後只要稍微加熱一下,字跡便會重新顯現出來。而McArthur Wheeler正是得知了這個「原理」才動了邪念的。

別笑,難道我們在生活中沒有這種情形嗎?莫名產生一些優越感,覺得周圍的人都是渣渣,就自己最努力、最厲害!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這些都是由於「達克效應」導致的。

一、什麼是「達克效應」

「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普遍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能力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對自身能力缺乏正確的思考,無法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1999年,康奈爾大學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做了一個實驗,來驗證缺乏某項技能的人是否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其實並不具備那項技能。在一系列研究中,他們要求學生評估自己在邏輯推理能力、語法知識以及幽默感方面的等級。接着與評估小組的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絕大部分能力較弱的學生都高估他們的等級了。

但是,對於那些實際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他們則相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以為別人也和他們一樣能幹,從而降低了自己的排名。看來兩者都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

在這個實驗的後續研究中發現,如果對於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培訓后,他們就能夠相對客觀地評價自己,而不像之前那樣盲目自信了。最終這項研究使他們獲得了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心理學獎(是的,就是搞笑,不過卻發人深省),它揭示了人們普遍對自己缺乏客觀認識的事實。

二、你為何能這麼盲目自信

達克效應在遊戲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你在遊戲的單人戰役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等級時,你會覺得自己已經是標準的高級玩家了,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當你聯網與別的玩家對戰時,卻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牛,經常被別人虐得很慘,這前後的差距到底是因為啥?

原因就在於前期你是單人作戰,單人戰役並不能正確評估你的實力,它給出的只是你對電腦已經設定好的難度的能力。你的技能被局限在一個層次上,而你茫然不知外面還有更大的挑戰,更多的技能需要補充,你在這個層次是做到比較好了,但實際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由於你對此一無所知,所以才會盲目自信。

你獲得的反饋是不足的,甚至有時候你的反饋是來自於你自己的意淫。相反,來自外界的反饋則能讓你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從而補充不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也是為什麼見識得越多人才知道自己越無知。

上圖是達克效應的示意圖,X軸是知識加經驗,而Y軸是自信值。在剛開始學習一項技能的時候,自信心的增長是呈指數型的,信心爆棚,覺得自己天賦異稟,但知識和經驗(即X軸)卻沒有增加多少,這個時候就是盲目自信的階段,但同時在別人眼中你的愚蠢程度和自大程度已經達到一個頂峰了。

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會不斷發現自己知道的其實很少,覺得自己當初很蠢,玻璃心被擊碎,自信跌入谷底,很多人就此一蹶不振,還容易遷怒他人,這是前期的反饋不足和如今的正確認識之間的巨大落差造成的。

這個階段只有通過持續行動才能走出困境,從而重新收穫自信,這時的自信已經不是盲目的了,而是基於客觀的認識以及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的自信。

三、達克效應的影響

1、裝作很在行的樣子

在我們的日常交流當中,如果某人說出一些你不明白的話題或者名詞來,大部分人可以根據自己經歷過的類似場景儘力說些什麼。為了不讓自己那麼不合群,試圖東拉西扯來掩飾自己的無知,最後表現出很自信侃侃而談的假象,但事實是你對這些內容可能一無所知。

我們利用的正是達克效應,無知會讓我們察覺不到自己有多無知,我們不知道我們其實並不知道,反而讓我們不斷尋找線索和事實來支撐這個自信,最終連自己都相信自己懂得這些領域的知識。

越沒有見識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但回頭看看,這種無意義的自信一點幫助都沒有,因為不知道的事實就擺在那裡,獲取知識的前提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盲目自信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達爾文說過:無知比知識更容易招致自信。中國也有句古話:不知者無畏,初生牛犢不怕虎。達克效應麻痹我們自己的大腦,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在《Now You See Me》中,魔術師們一直在營造一種假象,引導人們往他們想要的結果上思考。你認為你知道的越多,他們就越容易欺騙你,最終達到他們的目的。作為被騙者,我們還洋洋得意自己正在不斷地逼近事實,殊不知自己正是被這種主觀的自信蒙蔽了。

2、要命的盲目自信

達克效應在平時危害還看不出來,但是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時,由於對危險沒有正確的認識,相反對自己「自信滿滿」,就容易釀成大錯。在那些高危的行業,如果對危險沒有一個正確認識,沒有正規教育的話,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還一味往上沖,把自己的人身安全放置在一個較低的位置,無疑是很愚蠢的,工作中最可怕的是:已經養成錯誤的習慣而不自知。

工作中你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錯的,尤其是一些高危操作,這時的達克效應可能就會要了你的命。

3、真的是豬隊友嗎

在團隊當中,達克效應也是要盡量避免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我們似乎在出現錯誤時就習慣把責任和失敗的原因一股腦地推脫給別人。我們為什麼認為隊友的水平很渣而從不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呢?我們為何如此自信?

人們在能力上面有一個錨定值,對於他人,由於「旁觀者清」,他們能夠給出一個相對客觀準確的評價,而對於自己則「當局者迷」。錨定值調整地太高了,這樣在團隊合作中就容易看不起他人,抱怨隊友沒能達到和自己同樣的水平。一旦隊友出現失誤則加深了大腦中「豬隊友」的印象,再一次確信「隊友不行」這個念頭。

這其中還和合作的周期有關係,對於需要短時間內得到反饋的合作,達克效應作用的時間短,能力的強弱很快體現出來,做事的挫敗感真實地展示了自身能力不足。人們能糾正自己的認知偏差,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容易盲目自信。而長期合作中缺乏持續來自外界的反饋,則導致了長時間的自我肯定帶來的信息閉塞。

四、如何避免達克效應?

身份地位越高的人往往越謙和,越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學識淵博的人往往更加虛懷若谷、謙卑,更加願意放低姿態虛心討教。因為隨着學識的積累,越發會覺得知識的海洋是廣袤無邊的,越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所以他們才會更加謙卑。

1、先有正確認識自己的意識

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達克效應的前提就是這個。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看完這篇文章后把它應用於生活中去,對自己不懂的領域要保持謙虛的態度。要先假設自己是個小白,要有自己其實沒那麼懂的意識,不先入為主地封閉各路信息來源,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接受新事物。

2、增加你的知識容量

在前面提到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的實驗中,能力差的人通過適當的訓練是能夠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的,這些反饋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減少達克效應。

哲學家芝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圈,知識越多,則圓圈的周長就越長,就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這就好像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懼區這三個大圓圈,隨着知識的增長,圓圈越來越大,接觸到的外界就越廣闊,就會越發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懂,這時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到認知的局限性,才能有效地避免達克效應。

3、多和人溝通

那在知識儲備還不足夠的時候該如何做呢?知識的積累總需要一個過程。達克效應導致了過度自信和決策的錯誤。在《思考,快與慢》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方法避免盲目的自信:多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

我們需要來自外界不斷的反饋,這其實是在幫助我們認識別人眼中不同的自己。我們的大腦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理性,我們長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事情形成了一種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是否正確並沒有一個外在客觀的標準來評判,我們甚至不會去質疑並且認為自己是錯誤的。

正如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知道的很多而導致過度自信一樣。這其實是我們在正常思考的時候出現的系統性偏差,認知偏差導致我們思考問題時全面性不足。既然我們知道了自己有這種局限性,那麼通過與人交流分享經驗,通過別人眼裡的世界能夠更好地理解自身認識的局限性,就能避免因錯誤的認知帶來的盲目自信。

看了此文,你能否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保持一份清醒,不盲目自信,頭腦中意識到達克效應這種認知偏差的存在。很可能你不知道自己的無知,或者即便知道也是片面的。生活中有很多陷阱,我們努力成長也是為了能躲掉一個就躲掉一個。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共帳號:新生大學(xinshengdaxue);轉載事宜請聯繫:banquan@xinshengdaxue.com


 你憑什麼認為你的隊友都是「豬一樣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