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73歲的婆婆來到大腸直腸門診求助,覺得自己最近常常左下腹怪怪的,偶爾會有抽痛的感覺,尤其是要大便前最明顯,解完後就會覺得舒服一點,一開始覺得是便秘的問題,就去藥局買了一些通便藥,症狀改善舒服了許多,可是過了三個月,又出現類似的症狀,連吃藥也沒有改善。

醫生依據病人主訴及身體理學檢查後,建議做大腸鏡檢查,因婆婆對疼痛比較敏感,故選擇做自費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後確認在乙狀結腸處有一顆惡性腫瘤,施以腹腔鏡手術順利將腫瘤切除,目前身體復原中。  

大便檢查正常 依舊有機會得大腸癌

醫生指出,婆婆很疑惑每年都有做衛生所的大便檢查,結果也都正常,竟然還會得到大腸癌,其實這是很多病患來門診就診時都會有的疑問,因為大便檢查時的項目寫著「大腸癌篩檢」,讓很多人認為檢查報告正常就等於沒有大腸癌,事實上,大便檢查的準確率隨著檢查的種類(傳統化學法及免疫法)就有50%~92%之差,甚至會因食物殘渣影響檢查結果,也就是說一半左右大便潛血反應正常的病人,有大腸癌的風險。  

準確率不高 還是有存在之必要

醫生說明,因為這項篩檢方式便宜便利又快速,能用少少的資源篩選出一半的大腸癌病人,對節省整體社會醫療資源來說效益極大,而且越早發現癌症的變化,治療需要花費的資源越少,這就是篩檢的意義,可以有效促進國民健康,又可以避免重症病人的增加。  

身體4狀況需注意 必要時前往就醫

既然大便篩檢有一定的不準確率,要如何避免自己病情惡化呢?醫生提醒民眾若有下列幾種情況則要特別注意,及早就醫治療:

(1)長期貧血,甚至已經嚴重到會頭暈的情況,更要小心。

(2)排便習慣改變。

(3)大便形狀變得細長或是有黏液。

(4)腹部會隨著腸子的蠕動而疼痛。  

怕痛民眾新選擇 無痛大腸鏡

建議50歲以上、無症狀者,最好每五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風險者則建議三十歲以上就要做檢查,至於追蹤的頻率則是根據第一次檢查的結果而定。尤其,目前無痛大腸鏡的發展盛行,經由專業麻醉科醫師的協助,讓病人在不會疼之情況下接受檢查,可以減少病人的畏懼感,對於怕痛的民眾,無痛大腸鏡是另一種選擇。


 每年檢查大便都患上大腸癌?因為這樣還不夠!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