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人工智能科普作者,動筆之前,我採訪了幾位人工智能的一線研發人員(不乏在硅谷的高級工程師朋友),寫下了這篇文章:二十年後,我們會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而大批失業嗎?

結論是:未來是複雜的。如果你善於把握機會,職場地位會更高;相反地,如果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可以勝任的工作會大大減少。但不必杞人憂天。二十年後賦閑在家的人,生活質量比現在每天工作的白領還要好。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若論生活質量,中國古代的皇帝能看到電影嗎?能坐上飛機嗎?生了重病後好治愈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古代很多達官貴人死於天花。天花是古人無法應對的病毒,而現代人類早在 1980 年就宣布根除天花,沒有人會再死於天花病毒。

但是……

幸福感這個東西吧,很多時候來自於比較。本來你覺得自己有房有車,照理說生活是不錯的。但如果同事們都是富二代,今天馬爾代夫散心,明天坐熱氣球上天,你很可能會覺得自己過得沒那麼幸福。大多數的人,天性裡就帶着愛攀比的基因。你我都難免俗。

在未來,人工智能會帶領我們的生活質量走上新台階。但如果要過得「有幸福感」,還是要有高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該如何保持職場競爭力?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興趣,請向下讀,並且一定要認真看。

 

一、你的工作,是不是順應時代潮流而生的弄潮職位?

因為工作的原因,有很多人來找我咨詢職場問題。

有個上海的女生,三十歲的會計,一個月五千元的收入,不夠生活花銷,過得很不開心。他的表弟,比他小四歲,在北京做程序員,年薪二十五萬。幾乎是她工資的四倍。

收入差距這麼大,是因為她沒有認真工作嗎?不是,一樣地付出勞動,一樣的加班辛勞。

原因只是在這個時代,會計工作的社會生產力低於程序員。

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帶來時代的進步,一方面淘汰落後生產力,一方面孕育新的工作機會。

中國有很多逐步消失的手藝人。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對「彈棉花」有着清晰的記憶。隨着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那時候的彈棉花工匠們也都走街串巷,生意應接不暇。

而現在,我們走進商場,蠶絲被、羊毛被、大豆纖維被子……玲琅滿目應接不暇的備選項。

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曾經體面的職位的消失。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很火——歷史上有哪些曾經社會地位很高的職業由於科技的進步被淘汰?有太多曾經體面的職位,隨着時代發展而被淘汰。這個問題下排名第一的回答是這樣的:

問:歷史上有哪些曾經社會地位很高的職業由於科技的進步被淘汰?

回答:秤將。官話應該寫作「秤匠」,但我們那的人寫的都是「秤將」,意思是這個職業很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曾存在上千年之久,在改革開放之初直到本世紀初都是一個「吃香」與「技術」結合的職業。

小時候我奶奶是開鋪子的,當時鋪子不遠就有個老頭釘秤,生意好到快要被踏破門檻的地步,而且他釘的秤當時比任何秤都受歡迎,不要說那種用秤砣各種撥拉游標的綠色機械秤不如他的秤受信任,以至於我奶奶上世紀九十年代去北京,從北京帶回來我區(我市範圍內不知道,但我區應該是第一台)一台電子秤的時候,街坊鄰居都不以為然:「這東西能有老X頭釘的秤准嗎?」

但自從新世紀開始後,除了某些南方城市出於文化宣傳的報道之外(在相關的報告中,釘秤人幾乎都是老人),幾乎就見不到釘秤人和他們製作的那種秤砣秤了,現在,秤砣秤甚至被視為「不精確」、「不好使」的落後工具。最常見使用秤砣秤的人是大學畢業時收舊書的那批人,而這些人是以「黑心」而著稱的……

 

來源:歷史上有哪些曾經社會地位很高的職業由於科技的進步被淘汰?作者「腓特烈招誰惹誰了」

當然,技術會淘汰生產力落後的舊職業,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這些工作機會的生產力更高,收入自然也更高。

看看程序員的工作年數和收入吧,BAT 的優秀應屆開發,都能拿到二十萬的年薪收入。

甚至,如果我們把「淘寶網紅」看做一個職位的話,這也是順應時代潮流而生的新工種,收入遠高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上班族。

 

二、 未來幾十年最大的浪潮,會是人工智能嗎?

上面我們得出了結論:要獲得高影響的工作機會,需要認清時代潮流。未來幾十年最大的浪潮,可能就是人工智能。要預測人工智能的未來,就要了解它的現在。人工智能已經在幫人類更好地工作,人類越來越離不開它來處理日益膨脹的信息量。

生活在三千多年前古巴比倫時代的人類,他們一生接觸的信息,相當於現代人類一天接觸的信息量。時代的進步,使人們每天要面對、處理越來越多的信息。一定會有這麼一天,人類無法靠大腦應付如此海量的信息。人工智能輔助人類的時代,就應需到來。

它可以幫我們處理大量超過負載的信息,而且這個能力已經超乎你原有的想象——人工智能不僅能夠理解結構化數據,也可以理解非結構化數據,包括圖像、視頻和語音;通過生成假設、評估、辯證和建議,人工智能可以針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推理;從專家培訓和每一次互動,它也可以持續地學習。

簡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個不斷進步、沒有天花板限制的虛擬大腦,它會隨着人類的經驗一起成功,同時也能幫助人類提供更多洞察。

說到實際應用,人工智能已經在部分領域發揮作用了。看網球的朋友,都知道女王小威廉姆斯吧?看這個視頻:

 

小威廉姆斯和人工智能的討論

小威和人工智能討論在球場上的表現,人工智能分析出她在落後對手一分的時候,發出 Ace 球的幾率是其他頂尖高手的 5 倍。

就像現在的手機 App。表面上我們只是按了一下手機屏幕,得到了返回的結果。但這背後是各種數據的傳輸、處理和反饋。人工智能已經達到幫助人類挖掘更多數據中的洞察,而不只是僅僅對人類的需求做出反應。這就是未來,每個人如果想要尋求更好的發展,面對信息爆炸和海量數據的時代增強自身競爭力,給自己尋找一個「人工智能小夥伴」是最好的選擇。

 

三、人工智能會讓我們失業嗎?

首先,未來人類一定不會再把大多數時間用在重複、枯燥的工作上。在這一點,人工智能是可以幫我們分擔的。

其次,人工智能的種類有很多,最高階的人工智能,不僅能幫人類處理重複性較高的工作,也將具備成為人類「外腦」的角色,幫助人類在在不同領域有更好的專業表現。

比如客服。我聊過兩個想從客服轉行的咨詢者,知道這個職位甜美的聲音背後,是辛酸的淚水和苦重的精神壓力。現在的智能客服一點也不客服,和人工客服差得還遠。但當人工智能級別的自然語言理解技術應用後,將會大大減少人工客服的工作量。

具體來說,一些類別性質的需求,人工智能就可以幫人類解答,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甄別出哪些需求,需要聯繫哪些客服人員,這將會為人工客服的專業服務進行顛覆性質的升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工作,也將由人工智能為人類帶來更多驚喜。

比如裁判這種對公正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人工智能有更強大的分析能力,並且不會有黑幕、不受人類情緒影響。

和我們普通消費者相關度高的例子,是賣商的銷售提成。很多時候,那些「暢銷款」被推薦的真正原因,其實是背後的利益糾葛。在美國,新興的紅酒電商,把人工智能應用於商品推薦中,這套系統可以根據顧客口味和購買歷史自動推薦商品。真正根據用戶喜好推薦,而非因為銷售提成。

上面那些工作,有了人工智能的幫助,將會更好的提升他們的專業性。除此之外,即使是那些看起來要被淘汰的職業,人工智能也不會完全取代,不必杞人憂天。

無人駕駛不會立即取代人類司機——它們在特定條件接管汽車,當路況複雜時,再把控制權交還給司機。就好比 ATM 也不會自動讀取每一張支票,僅在字體清晰時才能讀取。在這兩種情況下,機器處理較大比例的工作,但是當它們不敢確定能否處理好時,人類接管是必需的。

上面舉的那些例子,人工智能看起來像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就像掃地機械人可以分擔人類的體力工作,導致家政清潔人員失業一樣。

其實在專業領域,人工智能更多地扮演得是「助手」的角色。比如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可以用較快的時間幫醫生閱讀大量病例和相關文獻,來輔助病情的診斷進程。如果是全部由人來完成的話,所要耗費的而時間會更長,精力會更多。

 

四、總結

社會進步,信息量驟增,人類需要人工智能幫助其工作;

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正視這個趨勢:熟悉使用人工智能輔助的人,能佔得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更的紅利,並從中分得一杯羹。而悲觀抵觸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有被時代的車輪無情地碾過。

 

關於作者:luckystar,人工智能科普作者,現互聯網創業中,前互聯網市場從業人員。


 二十年後,我們會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而大批失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