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圖片)
筆者早在半年前寫過《香港歷史需要重寫》的文章,因為港共政權刻意淡化一些重要的香港歷史,香港歷史博物館、中學歷史課程等只是寥寥數語交代六七暴動,幾乎沒有指出六七暴動是受中國當時文化大革命所牽動,只將矛頭直指港英政府政策沒有關顧市民需要。雖然歷史是由當權者寫的,但無阻筆者發崛歷史真相。
六七暴動是香港歷史發展的轉捩點
六七暴動之所以對香港歷史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為它是香港歷史發展的轉捩點:
一、六七暴動後是香港人身分認同的開始,左派本是想搞一場反英殖民的運動,而六七暴動的結果是卻是「香港人」意識興起,因為產生了對共產黨統治的恐懼,看到大陸的混亂動盪都被動地支持港英政府,而港英政府在六七暴動後又舉辦「香港節」以穩定民心;
二、港英政府對華人的社會福利政策作徹底改變,尤其提升華人地位和推行更多福利政策;
三、對香港這一代年青人的重要啟示:反共,歷史讓人看清現今政權,恐怖的中共政權如何殘暴對待自己的人民和文化,怎樣令中國陷入十年文化浩劫,華夏文化受到空前破壞。反思今日香港,雖然沒有文革浪潮,但中共對香港的蠶食、赤化是顯而易見的,如:普教中、圖書館大量引入殘體字書、輸入大陸人殖民香港等「多如恆星」。反共的主張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要維護我們的利益和本土文化,免受中國的殘劣「文化」入侵香港,例如避免過份依賴大陸經濟和自由行經濟,保持經濟自主,中國經濟崩潰時香港都能「明哲保身」。
六七暴動的開端
六七暴動的發生,表面上,無疑是存在很大的社會矛盾,勞資糾紛、勞工保障和社會福利不足、市民生活困苦等,對港英政府政策不滿,積下民憤,然而實際上,左派陣營不滿長期受港英壓抑是他們在六七年採取激烈行動的深層原因,新華社人員亦為了爭取革命批鬥的表現和害怕被批鬥,同時受文革極左思想和紅衛兵情緒感染,便利用工人和市民對社會不滿香港帶起文革風潮,發動大罷工和暴動。
事實上,北京當時並無意在香港搞文革,周恩來認為「香港在海外,是資本主義社會,不應該搞文革。」
左派透過1966年4月天星小輪加價、勞資糾紛用盡民憤、人民日報等黨報刊出很多文革語言的報導,呼籲打倒走資派和反對國外「帝、修、反」,使新華社中下層幹部開始躍躍欲試、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資方提出很多「嚴苛」要求,例如資方要求工人壞機培每小時補薪1.5角,但其實資方要求並非毫無道理,因為有些壞機是由工人明顯蓄意毀壞,卻被左派塑造成工人暴動的理由、澳門一二三事件成功令文革思潮散佈在澳門,成為左派在香港發動暴動的參考和鼓舞了左派在香港大展拳腳等,以上均成為了左派發動罷工潮和演變成暴動的導火線。
有不少工人被工聯會利用勞資糾紛和民憤,進行批鬥、抗議示威,在港督府貼大字報和大罷工「三罷」,打著「反英抗暴」的旗幟,揮動《毛語錄》,示威期間,港英政府高度鎮壓,左派工人被打至頭破血流,示威不斷升級,警察的武力鎮壓也升級。
然而,由於左派工人底裡不是為工人爭取權益,而是借社會矛盾在香港發動文革,因此在不少事件中都反映製造事端是左派的目的。例如花園道事件警員正在打示威者時,左派人士立即倒紅汞,製造港英鎮壓的證據;左派以武力手段,強迫紡織工人罷工,手持菜刀、鐵枝及木方,威迫工人回工廠報到後回家,如南豐沙廠、中央沙廠等。
港英對策方面,港英政府成立特別宣傳小組,「揭露本地共產黨分子的破壞和暴行,支持警隊及動員民意支持政府。」左派推行關於「反英抗暴」、用毛澤東語言的號外,港英亦推出反左派的刊物,推出銀彈政策,「捉左仔」,要求傳媒歸邊等抗衡左派。
英國政府撤退計劃
六七暴動期間,英國政府曾考慮撤出香港的計劃,認為不能無限期留在香港,以及討論香港前途問題,例如香港邁向獨立會否阻礙日後歸還中國,但最終英國認為中國不會提早收回香港,所以撒回了該計劃。
真假菠蘿陣和林彬事件令左派形象受損
真假菠蘿陣是左派在暴動的高峰,不少真假土製菠蘿遍佈港九,令不少無辜市民死傷,令人反感,覺得左派所做的行動和訴求都離得太遠了,不再是爭取工人權益,真假菠蘿陣令左派支持者離去和形象受損。
另外,廣為人知的林彬事件,反映左派不擇手段,剷除異己,由於商台經常對左派冷嘲熱諷,左派早已對商台恨之入骨。1967年8月,林彬駕車回商台,途中被三名喬裝為修路工人的暴徒截停,並投擲汽油彈,汽車前座著火焚燒。林彬事件令市民對左派更添反感。
香港式文革落幕
由於北京本就不全力支持香港式文革,只是周恩來要處理國內文革帶來的動盪,炸彈浪潮亦不受群眾歡迎,更重要的是,在左派炸彈浪潮在67年底逐漸平息,左派和英國政府有一次非正式接觸,副佈政司姬達要求左派停止放炸彈,政府可停止搜查左派工會作交換條件,左派則刊登消息以示同意港府的要求,停止放炸彈,六七暴動漸漸結束。
總括而言,六七暴動是左派和新華社官員利用勞資糾紛提升為政治事件發動的暴動,騷亂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秩序帶來嚴重衝擊,更造成人命傷亡,六七暴動是香港歷史發展的轉捩點:六七暴動後是香港人身分認同興起、港英政府對華人的社會福利政策有徹底改變、反共對香港的重要性等。
參考資料
1.《六七暴動 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香港大學出版社 張家偉
2.
作者:時來風(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香港人不能遺忘的歷史—六七暴動(時來風)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