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3日)萬達商業地產在香港主板迎來第一個交易日。開盤報48港元,與招股價持平。計入經紀傭金、證監會征費及聯交所交易費后,每股成本為48.48港元。但上午開盤后,股價最高漲至48.15港元,14點12分跌至44港元,較招股價低8.3%。上市首日,萬達商業地產收于46.4港元,認購新股的投資者浮虧4.3%(認購成本為48.48港元)。

 

萬達商業地產在港首次發售6億股,集資288億港元(假如行使超額配股權將再發9000萬新股)。其中,面向香港投資者發售的3000萬股獲5.32倍認購,面向國際投資者發售5.7億股其中3.38億股由科威特投資局、中國人壽、平安資產管理等11家基石投資者認購。

 

扣除銷售傭金等費用,募集資金凈額為280.3億港元,承銷費率為2.7%(今年中概股IPO,阿里為1.2%、京東為4%,其餘均為7%)。

 

萬達商業地產招股及首日交易表現平平(注一般公司新上市將10%新股在香港發售,如果投資者認購踴躍會通過「重新分配」大幅增加香港發售數。萬達商業地產只拿新股中的5%投放到香港,獲4.32倍超額認購,而且沒有用「重新分配機制」增加香港發售數)有兩個原因:

 

一是商業模式面臨轉型。

 

長期以來,萬達採取的是「以售養租」模式,即用物業銷售帶來的現金流支撐物業持有。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萬達商業地產營收分別為508億、591億、868億,絕大部分來自房產開發和銷售,而不是物業租賃和管理。2013年,物業銷售收入占營收的86.4%,物業出租與管理帶來收入占比為9.8%,酒店經營收入占比3.7%。

 

但「以售養租」模式的前提是房地產開發、銷售業務產生巨額現金流。例如2011年,萬達商業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達359億(主要來自物業銷售),但201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大幅降至115億,2013年進一步降到68億,2014年上半年驚現負89.5億,舊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萬達亦公司開表正在謀求轉型,主要方向是文化、旅遊、金融、電商四個領域。

 

二是資金缺品巨大。

 

萬達商業地產估值高,與項目儲備多有極大關係。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萬達商業地產持有物業總面積達9350萬平米。其中:已完工投資物業1470萬平米、酒店210萬平米、260萬平米建成待售、5650萬平米在建工程、760萬平米未開發。

 

但項目儲備多意味着後續資金需求大。截止2014年6月30日,96項在建工程已投入711億,在2017年7月前還投需投入2389億元。此外萬達商業地產還有1449億應付款達及總額近1800億行貸款及未償還債券(上半年支付利息62.1億)。所以,不要看到賬上有748億現金,就以為見到了「現金牛」,粗略算萬達商業資金缺口超過3000億。

 

上市后,萬達商業地產總股本為44.74億股,按今日(12月23日)收盤價46.4港元計算,市值為2076億港元,摺合1660億人民幣或267.6美元。王健林直接、間接持有萬達商業地產52.2%股份,市值140億美元,與馬雲「首富之爭」暫時沒有了懸念。不過上市前,王健林已經有話:「我沒有把小馬哥(馬雲)當成競爭對手,他活在線上理想世界,一秒鐘幾十萬公里,我比較土,在路上走路。」

 

萬達商業地產市值僅為1660億,10座萬達城每座投資都超過200億:哈爾濱萬達城投資400億、廣州萬達城500億……還有159座萬達廣場呢!?#難怪王健林臉色不好看#

 

應當說萬達商業地產被嚴重低估了,原因是商業模式轉型及巨額資金缺口帶來的不確定性。但萬達這種體量的公司不是想上市隨時就可以上的,230億融資不算多卻有了資本市場的直通車,如果闖過這一關將萬達將毫無爭議地成為一家萬億級企業。

 


 萬達商業上市首日破發 是否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