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去年底發表更新中文課程諮詢文件,課程發展理念中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隨即惹起各界關注,諮詢期今日結束,多方就該諮詢文件上「認識簡化字」作出回應,而教育局則重申,絕無計劃提倡簡體字取代繁體字,又指「認讀簡體字」並非是次諮詢項目。

學民思潮發言人黃子悅今早於電台節目表示,學生過往都沒有刻意學習簡體字,但閱讀面並未因而減少,又認為學生長大後自然會懂得簡體字,毋需故意灌輸及教授,不希望日後小學生在語文基礎薄弱時就學習簡體字;故此不明白為何文件要故意提及認讀簡體字,令人擔憂局方是否要配合普通話教中文的政策。除了中文科之外,教育局亦正就更新「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作諮詢,其中一個範圍加入認識國家政治制度和基本法等內容,卻刪除了「公義在社會的重要性」,她質疑教育局把課程修改至類似國民教育科的內容,有政治意圖在文化上進行改革。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首席助理秘書長葉蔭榮,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重申,局方絕無計劃提倡簡體字取代繁體字,「認讀簡體字」並不是今次諮詢文件的項目之一,他不贊成小學生在未完全掌握繁體字下,過早訓練簡體字的認讀能力,而在正規課堂的課程中亦沒有加入簡體字內容,葉蔭榮表示,是次諮詢根據既定程序,局方不斷優化學習領域及課程內容等。教聯會副主席兼中學校長蔡若蓮,於同一節目表示,學生於日常生活已接觸簡體字,故學校不會特別教授,而有關簡體字的內容早在2002年的指引中已提及,並非今次諮詢的重點。

除了電台節目外,外界亦對「認識簡化字」提出意見。文學作家、浸大前語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在facebook表示,慬得繁體字的人,很容易就學會簡體;反之,要懂得簡體字的人學會繁體字則要花上更長時間。至於若要在課堂上教導簡體字,胡燕青指「為簡體字花費課時,不如多學習一首唐詩。」此外,她亦提到,書法和研究都不能用簡體,因為用簡體字探討文化是「要說也說不清」。曾鈺成亦於其專欄撰文,表示「假如當局認為學生必須學會認讀簡體字,那就應該先對怎樣有效進行教學的問題做好研究,然後再提出教學目的」,又指若中國語文引進簡體字,教學上亦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包括是否容許學生書寫時使用簡體字。

相關連結

曾鈺成撰文《未簡先煩》
http://yes-news.com/4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