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0多歲的年輕男性患者,因反覆難忍的腹痛,偶爾伴隨有腹瀉或發燒的情形,到許多家醫院求診,也做了胃鏡及大腸鏡的檢查,都顯示正常,所以他常被告知是得了慢性腸胃炎、胃腸過敏或是腸躁症,找了中西醫治療雙管齊下,都沒辦法改善,時間久了,連病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精神病,遍求名醫無效。只見病人日益消瘦,營養不良,後來病人因為嚴重腹痛和血便住院,進行小腸鏡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了克隆氏症,給予藥物治療後,才控制病情。
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廣義的腸道炎症包括了所有發生炎症反應的腸道系統疾病。
什麼是克隆氏症?為甚麼不易被診斷?
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廣義的腸道炎症包括了所有發生炎症反應的腸道系統疾病,這些疾病包括病毒或細菌的腸道感染、缺血性腸炎,以及毒素或物理因素引起的腸道傷害。目前稱之為腸道炎症是專指潰瘍性大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 )。這兩種疾病發生的原因至今仍然不明,基因,感染,免疫失調及壓力等因素都可能相關。
此類疾病在歐美較為常見,東方國家的發生率較低,但近年來,全球的發生率及盛行率均有上升的趨勢,而潰瘍性大腸炎又較克隆氏症常見,它們都好發在年青人身上,主要以二十歲到四十歲的成人為主。
潰瘍性大腸炎主要是侵犯大腸黏膜,而克隆氏症主要是侵犯小腸,但也有四分之一病例侵犯大腸,其發炎浸潤會侵犯腸道各層,甚至侵犯到腸道外的腹膜及淋巴結。在腸內的變化是呈跳躍性的,直腸多不被侵犯,因全層腸壁的發炎反應,容易發生膿瘍,腸道狹窄及廔管等合併症。
它們在臨床上的表現與其侵犯的範圍與程度有關,潰瘍性大腸炎常出現血便與裡急後重的症狀,而克隆氏症主要症狀是發燒,腹痛與腹瀉,並常伴隨一些肛門的合併症,如肛裂,廔管,膿瘍等情形。此外,腸道炎症也常伴隨許多腸道外症狀,如貧血、凝血疾病、肝炎、結節性紅斑、關節炎、舌炎與虹彩炎等。
在慢性腸道炎症的診斷上,大多先是一個排除式的方式,病史是一個最重要的依據,懷疑的病例才可能做後續的鑑別診斷與檢查,尤其克隆氏症主要是侵犯小腸,對於檢查小腸疾病的診斷方法,例如小腸鏡或膠囊內視鏡,不是技術上困難繁瑣、就是花費不貲,因此若不是對臨床症狀有所警覺、高度懷疑,大部分的醫師很少會主動去確認這一個發生率極低的疾病。
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病,常不能根治,需要長期持續服用藥物以維持臨床症狀的緩解。
大部分慢性腸道炎症的患者都是以內科冶療為主,主要的藥物以含有5-Aminosalicylic acid (5-ASA)成份的藥品治療,其作用的模式被認為是腸道中5-ASA對於腸道粘模有直接抑制發炎的作用,因為口服的5-ASA會受胃液的破壞,是以一些不同藥物之主要差別僅在保護5-ASA 不受胃液破壞的方式不同而已。
對於克隆氏症的治療是以能在小腸釋出5-ASA的藥物為主,對於嚴重或治療效果不佳的病患,有可能再合併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等治療。至於外科治療的適應症最常在發生腸道狹窄、膿瘍或廔管時;外科治療儘量只做局部性病灶切除,以免犧牲太多的小腸,成為短腸症而導致營養不良,甚至不能存活。
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病,常不能根治,需要長期持續服用藥物以維持臨床症狀的緩解,為了「腸」治久安,在此還是要提醒克隆氏症的患者,除了定期追蹤,更要配合醫囑,不要貿然停藥。
文/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內視鏡檢查室主任劉玉華
我的腹痛為什麼總是治不好?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