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工時長、OT多都唔係一朝一夕嘅事,不過最近政府統計處發佈最新數據,表示今年第二季本港有2.42萬人每周工作75時小時或以上,最係五天工作就每日最少15小時、或者六天工作每日最少12.5小時。

當然有好多老細會話:香港要靠搏先可以維持競爭力、日本都係咁捱法、或者以前香港都係咁樣捱到有依家地位。不過如果再睇清楚所謂理由的話,就唔難發現所謂嘅理由,都只係一知半解下嘅謬論。

OT做完得個桔 何來有心幫你做?

第一,香港以前啲人OT都肯制,好大原因係以前OT後的確會有成果出來:Bonus、雙糧都真正同業績掛鉤、甚至OT都係真正咁你OT幾耐就計返鐘補俾員工。但就係1997年金融風暴,當時一句共渡時艱就取消咗OT呢回事。不過大家當時都話:Fine,捱過今次,之後就會變返以前咁樣。

結果筆者自己親眼見過好多公司個「時艱」由97年到依家2014年都仲係度「共渡時艱」。好彩嘅,無補水但有補假,但係工作多到做唔晒情況下,有補假又點會放得到?最後打工仔又係得個做字。咁樣落去,仲邊會有人OT兼肯花心機幫你執好啲野?做完就放工閃人喇!

講日本就要講全套 孭鑊自殺你做唔做得到?

然後有商家佬會話:日本人都咁肯搏,但係佢地只睇到人地工時長呢部份,卻無睇到成個體制:過勞死會被當成為公司賣力嘅榮耀、做到夜第二朝無精神,係Office中眼訓,係當做為公司做野而體力消耗過度嘅表現。而最重要一點,就係日本公司公層甚至老闆,係出事個陣都仲有一種責任心要負起全部責任、甚至感到羞愧而自殺。

不過香港班老細,你唔唔話中眼訓會當你太賣力,剩係要佢孭返自己隻鑊呢下都難過登天。

以量取勝時代不再 何不轉型質素先行?

去到最後,就要講下點解香港以前,單係靠搏就可以搵食。以前香港靠生產業搵食,不論老細同打工仔都係多勞多得。

但反而到21世紀,香港早就已經轉型,單靠數量同死做爛做已經唔再保證有錢賺。香港人自然要學識,點樣將力用係重點,搵出可以用一個工序,就可以得到人地做三樣野成果嘅方法。咁樣嘅可以慳力,又可以得到相對成果,何樂而不為?

所以香港人,係時候轉換一下做法,唔好以為做得多、肯OT就叫做好一回事,而係要識得將力運用係適當地方之上,令自己可以運用最少勞力,但得到最大成果,先可以叫做成功。

(以上提及方式並不代表所有工種適用,請視自己工作種類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