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香港依然烏煙瘴氣。12月30日,梁振英一如所料,不理幾千本科生和舊生投票反對,委任李國章做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網絡23條惡法如箭在弦,1月6日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李怡於12月26日在蘋果日報社論提出,希望本土派能夠與泛民主派「休兵」。李怡認為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民主派要贏,心須以初選機制來協調參選名單,方可應付建制派的強力部署。這個想法的方向沒有錯,錯就錯在把泛民主派劃入「休兵」的範圍內。本土派絕對沒有條件與泛民主派「休兵」;真正應該休兵的,是本土各派及其支持者對付泛民主派的路線爭議。

立法會比例代表制的投票制度,自以為是地協調參選名單,要得到選民的高度配合,才可以發揮「派幾張名單出選就有幾多個人當選」的完美效果。非建制派的選民不是「掌心雷」投票機器,自己有個人意識選擇個人喜好,所以立法會選舉用初選機制來協調參選名單,即使是泛民主派內部也難以付諸實行,更遑論本土派加入戰團;泛民與本土的政治路線分歧鴻溝,彼此都想對方消失於香港政壇,先不說找不出共同政綱,相互間連最基本的信任也久奉,這種猜忌根本令全體泛民主派和本土派訂立和遵守初選協調機制不可行。四年前的港島區立法會選舉,建制派示範了如何得票只有45%左右的情況下,取得七個席位中的四席(立法會比例代表制的數學理論筆者將另文再述)。泛民主派的政客數學差、地區組織動員力亦不及建制陣型,叫他們初選協調只是良好意願;而且看着他們輸掉了最心愛的立法會席位,根本死不足惜,還協調什麼?

不過,把這個良好願望退一步看,本土各派的政黨政團,實在有必要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中,相互協調,提高本土派在立法會選舉每一區的勝算。本土派中,最有名的是熱血公民和「國師」陳雲的城邦派,另外在區議會選舉新冒起的有青年新政,其他譬如本土民主前線和香港本土力量,亦為關心香港政治的支持者所熟悉。各區當選門檻不同,本土派在每區力爭一個議席、不冒進希望取得兩個席位,相信是共識。在僧多粥少的前題下,本土各派亦面對泛民主派在爭取議席上的難題,各黨各派、甚至是一些暫時沒有黨派但有意參選的「政治素人」,如何在統一的本土政綱下派出參選隊伍,將會是考驗本土派各路人馬的政治技巧和成熟程度的關鍵時刻。

本土派會搞一個初選嗎?首先要有政團提出,而「名門大派」的政團接受並落實執行,才有實現的機會。現任立法會議員,算本土派的就只有黃毓民一個;毛孟靜和范國威兩個披着本土派外衣的泛民主派議員,對初選協調無關宏旨。觀乎黃毓民組織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的「往績」,與及熱血公民和城邦派對政團內部「鐵一般的紀律」的要求,這個初選看來是難以成事的。現今本土派是香港政壇的初生之犢,如果錯失了在今年立法會選舉前建立好一個初選機制,自別於泛民主派的「大佬文化」;到四年後下一次選舉,相信各個本土大黨已各立山頭,要再商討建立初選機制,和現今泛民主派面對的問題一樣,只會難上加難。

初選如何執行,亦是一個難題。首先要有一個本土政治綱領,同意用此綱領出選的本土派團體和候選人,便可以參與初選;而認同綱領的選民,要登記成為「本土派」選民,才有資格投票。這個方法的好處,可以考驗候選人的動員能力,他們有沒有能力呼籲支持者登記和投票?壞處當然是私隱保障的問題;登記成為「本土派」的選民會擔心,這份選民名單大概都會落入港共鷹犬之手,名單上的人會不會成為港共政權針對的目標?不過這正好減低本來就不關心本土政治的人影響初選結果的機會,only who really cares will count。至於其他派別如土共會不會故意登記成為選民而破壞初選結果?要搞初選「就唔擔心得咁多」,況且用實名登記,土共大規模登記的破壞意欲應該不大,而且當這種初選只是實驗階段,土共對還沒成功的東西,大概不會太留意,也不會用太花心思精力去對付吧。

去年今日,本土派這個名稱寂寂無名;經過光復行動、青年新政在區議會取得席位、反網絡23條等等抗爭行動,香港人在主流媒體大概聽過本土派這個稱號。不過,問他們本土派與泛民主派有什麼分別?十個大概有八個說不出個所以來。本土派本來就是要與泛民主派盡量區隔,令香港人明白本土派的理念和泛民主派的分別。政治講求利益,為立法會選舉的席位而與泛民主派「休兵」,只會在一個重要的選舉模糊了香港人對本土派的認識,對本土派的發展和香港長線利益一點好處也沒有;反而,本土各派在選舉前「休兵」並建立初選機制,方為2016年本土派當務之急要辦好的事。

 

作者:何人可(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2016年,休兵的,應該是本土各派及其支持者(何人可)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