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近日與滴滴打車幾乎同步完成新一輪融資:12月5日,Uber宣布已籌資12億美元;12月10日,滴滴打車宣布融資7億美元。兩家在一年前還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滴滴打車新一輪的燒錢對象就是其專車服務,幾乎到了比打車還便宜的地步——Uber不再只是面對易到用車這個對手了,這個外國和尚在中國本土正在遭遇一場由BAT三巨頭之二領銜的殲滅戰——滴滴專車背後的騰訊,一號專車本後的阿里巴巴。

百度去哪兒了?

這一次,百度可能真的要出手加入這場大戰了,而其觸手就是Uber。Uber此輪融資除已籌集到的12億美元之外,其CEO Travis Kalanic表示過預留了6億美元靜候「戰略投資者」。而百度這邊,12月17日將舉辦新聞發布會,「與戰略合作夥伴共同宣布一項重要的跨國投資暨戰略合作簽約」,更關鍵的是此次合作「李彥宏將與神秘嘉賓聯袂出席」。

Google地圖是個坑,百度地圖或將上位

Uber已在中國北京、上海、深圳等五座城市進駐,但始終未能成為中國消費者的首選,對先發者易到用車而言,亦似乎未有任何正面阻擊,而與後來者滴滴專車和一號專車相比則顯得爆發力不足。

對於大城市的消費者而言,最大的痛點不在於車內外的豪華、舒適,而在於及時、便捷。虎嗅君此前做過Uber與易到用車的硬碰硬評測,發現前者最大癥結在於地圖定位不準,導致對司機的投訴率影響較大。虎嗅君近日在上海再次使用Uber的服務,與司機的交流中發現該問題仍然多次發生,司機對此也是頗有不滿——Google地圖在國內的糟糕體驗對於Uber所彪炳的良好體驗是一個致命的傷害。

遲遲不換地圖供應商,或與Google是Uber上一輪3.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者有關,投資金額高達2.58億美元。

但Uber中國要想解決叫車服務的體驗改善,在Google短期內在中國仍然難有形勢改變的情況下,更換本土的地圖服務提供商應是必然。

百度的戰略投資,或是Uber中國解決這一癥結的藥引。

百度錢包的另一次突圍?

當微信錢包在今年年初發紅包和滴滴打車這兩個高頻應用上收穫了在移動支付上彎道逼近支付寶的巨大紅利之後,百度錢包的尷尬更加突顯——沒有高頻應用的入口支持,消費者是很難捨掉由於長期使用所建立的信任的移動支付入口,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對交易安全的極度謹慎,支付寶的先發優勢仍然並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領先第二名。

而移動支付領域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領跑讓百度錢包進退兩難,在打車應用已被滴滴和快的雙雄焦灼的格局下,百度唯有瞄向仍然存在機會的約租車市場,另起爐灶也已錯過時機,與一家同樣尋求破局的企業戰略取暖也就水到渠成了。

目前Uber中國有兩種賬單支付方式:支付寶與信用卡。一旦百度錢包進駐,大量補貼款的燒錢大戰則是必然,突圍移動支付市場,用高頻應用創建新的支付習慣當是此輪的打法——BAT的戰爭在另一個戰場即將全面打響。

從戰略層面上來看,越來越多的美國科技公司不再只是在中國本土建立合資公司,而是更多的開始與中國資本在總部層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但近幾年趨勢明顯,譬如小米戰略投資可穿戴設備廠商Misfit。一方面中國公司更懂中國市場,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們用自己的魔鬼步伐走出了中國style,這是外國巨頭和科技新銳所難以短期內理解和適應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國企業家在國際化背後對成為全球領先者的勃勃野心。

 


 Uber中國終於忍不了Google地圖了?百度或將6億美元戰略投資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