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經醫學的觀點出發,探討「胎內記憶」與「胎教」之間是否有關?胎教到底是什麼玄妙的理論?胎教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孕媽咪到底該如何正確看待胎教這一件事?

讓專業小兒神經科與臨床心理醫生,一次教會妳正確的胎教心態!

一、日本的「系統化胎教」課:

「胎兒對話」,被視為對於穩定孕媽咪情緒與寶寶成長等具有良好作用,因此被胎教理論者較廣為拿來應用。

李依親心理師表示,事實上,語言的細節,對胎兒來說,並非能夠理解。畢竟,一段語言包含:音素、音色、語調等部份,胎兒僅僅能對音色、語調等存有感受,至於「音素」,則因較為細緻,並具有後天學習才能懂得的意義成份,因此就胎兒而言,並無法聽得懂媽咪到底在對自己說些什麼。

二、美國的「子宮對話」論:

除日本以外,美國史生狄克夫婦則提出認為,對媽咪肚子裡的胎兒說話,有助於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愛及關懷。尤其人類胎兒的聽覺器官最早於胎內6個月大即形成,因此有部份生理學家相信,對腹內胎兒說話、打招呼,能有助於胎兒在母親肚子裡能夠健康成長。

胎教功能的正確認知

心理醫生表示,曾有一項荷蘭的相關實驗指出,透過低頻振動的輕微刺激方式,貼近懷孕母親肚子表面以測試胎兒的反應,發現胎兒具有記憶能力。

不過心理醫生提醒,寶寶即使具有「短暫記憶」,卻不代表具有「學習能力」喔!正確看待胎教應有兩項重要觀念,一是與胎兒溫柔對話,二則是孕婦情緒放鬆訓練。

選擇理想的胎教方式

有部份研究指出,婦女懷孕5個月起,胎兒即有聽覺作用、6個月有觸覺、7個月有視覺、8個月則有味覺及嗅覺等功能陸續展現。

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胎兒對孕媽咪給予的語言內容,其實是無法精緻區辨、理解的(例如:分不出到底是「pig」還是「big」),頂多只能在出生之後,對於某些語句、聲調、語言產生「似曾相識的感受」,進而可能有偏好反應,但並非絕對。

 

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


 胎教有用嗎?神經醫學醫生告訴你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