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nk_20151126_main

來自平安證券的分析認為,目前互聯網銀行的功能限制主要來自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對遠程開戶的限制。因此,中國互聯行的電子賬戶依然屬於弱實名賬戶,購買產品需要通過中國銀聯等支付機構委託扣款,轉賬額度的上限取決於清算機構和其他銀行的協議,互聯行不能決定上限,而且短期內可能也較難實現向他人轉賬。這對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形成主要的限制。央行一旦在未來開放線上開戶,允許互聯網銀行向前發展,互聯網企業無疑在人臉識別、大數據等技術領域更勝一籌。

全球來看,高盛預計科技及用戶行為的轉變將創造全新的、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金融模式,這將有機會顛覆傳統的銀行業生態體系,觸及 4 萬億美金的潛在市場規模及 4,700 億美金的潛在利潤。

在海外,互聯網銀行的業務模式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而且運作良好,業務呈快速上升態勢,正在蠶食傳統銀行的空間。

全球其他地區,尤其是新興市場,一些早期的數碼化銀行嘗試也被證明非常成功。舉例來說,2001 年,波蘭出現了第一家沒有物理網點,只通過互聯網接入的銀行 mBank。目前它已成為坐擁四百萬用戶的波蘭第三大零售銀行和第一大互聯網銀行。在提供銀行服務的同時, 該銀行亦推出每日宏觀經濟研究,外匯走勢等免費增值服務。從一開始就不設立物理分行、機構,節省的成本可以提高儲戶的利息收入,通過網絡營運,吸引對存款利率敏感、對互聯網熟悉的用戶。

而先進的技術優勢使互聯網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滿足營運和客戶個人化需求,客戶增長並不會帶來邊際成本的上升。之後,MBANK 進行了一系列擴張,成功進入捷克和斯洛伐克,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其中捷克的互聯網銀行在短短 7 個月時間內就獲得了 10 萬客戶。

MBANK 的創始人 Slawomir Lachowski 也頗具傳奇色彩,他本人有超過 2 0年的銀行金融從業經驗,早於 2005 年已經獲得波蘭互聯網銀行風雲人物的獎項,他出版了兩本關於互聯網銀行的著作「創新之路」與「比目標更重要的旅程」,詳細闡述了 MBANK 互聯網銀行創立、發展、壯大的過程。

在美國,比較典型的銀行參與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包括以 ING 美國直銷銀行和 Simple 為代表的幾種。ING 美國直銷銀行於 2000 年在美國設立,幾乎不設立物理網點,ING 直銷銀行走的是「薄利多銷」的模式,中間業務收入幾乎為零。

Simple 是由有銀行從業經驗的人士創立的銀行服務商,本身並不是銀行,而是與合作銀行建立合作關係,由後者提供存款賬戶,Simple 在此基礎上通過互聯網 + 手機 App + 電話等方式提供一系列的銀行服務,除了傳統的存款和支付服務外,還提供消費儲蓄計劃的理財服務。Simple 只做平台,不做資產運用。通過提供有附加值的消費儲蓄計劃的理財服務吸引客戶,並從合作銀行手中進行利息收入等拆帳。

與一般人的印像不同,中東、非洲和南亞(MEASA)地區擁有很高的互聯網、智能手機滲透率,其網絡社交產品使用強度甚至高於美國等發達國家,人們對方便的銀行服務也有很強的需求。中東、歐洲及南非等地區的互聯網金融剛剛開始發展。從長遠來看,由於該地區的用戶需求強烈、網絡發達、法規寬鬆且資金高度自由流動、還可背靠以色列和歐洲的技術優勢等因素,互聯網銀行的壯大是大勢所趨。用互聯網精神做金融服務,共享,透明,開放,全球互聯,是未來銀行的必然發展方向。

在香港這個連 Uber 都接受不了的地方,即便是創科局的成立,要快人一步做一些衝擊傳統法規限制以及方法的創新都是不可行的,恐怕這些不設立物理營業地點的互聯網銀行,要到了中國以至全世界都十分普及的程度之下,才有望於香港出現。

相關文章:

還在銀行每天排隊嗎?互聯網銀行顛覆傳統銀行業務模式
4 萬億美金的潛在市場:再談互聯網銀行的限制及未來發展


 4 萬億美金的潛在市場:再談互聯網銀行的限制及未來發展

 https://www.facebook.com/hki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