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完成2015年中學文憑試(DSE)的考試報告,發現在中文卷,有考生的錯別字甚多,又誤解題目。在通識科中更有人誤以為受襲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任職《蘋果日報》等。有考生將「孟母三遷」比作「怪獸家長」,雖「冒犯」了「亞聖」的媽媽,但有教師認為有創意。

 

考評局的報告表示,有考生在中文科閱讀理解部分,用字不夠準確,思考亦欠條理。雖然在聆聽能力上表現不錯,但作答時錯別字甚多,如將「口腹之慾」的「腹」字寫錯成「福」字;「一己私慾」的「慾」字又寫錯做「肉」字。至於在說話能力方面,考生的通病為內容貧乏和說話欠條理,亦誤解題目,如將「擇善固執」誤解成「自以為是」;「甘於平淡」又理解成「不思進取,頽廢懶惰」。

推論粗疏甚或信口開河的情況亦為普遍,考評局指有考生認為「孟母三遷」是家長溺愛子女之舉,表現似足「怪獸家長」,並指現時樓價高企,家長無可能為了子女讀書而搬家3次。雖然該名考生看似對「亞聖」母親的行為有異議,但有教師認為考生有創意。在文言文部分,考生表現比去年好,不少人掌握到文義。

「劉進圖旗下的《蘋果日報》」

在英文科的表現上,學生在口試中將廣東話口語「啦」夾雜在英語對話之間。另外在讀音上,將「Healthy」讀成「Heavy」;「Try」讀成「Chai」;機械人「Robot」讀成男性洋名「Robert」;「Career」又讀成「Korea」等;更將「Think」讀成「Fing」,又說Chinglish如「I very enjoy it」等。

通識科雖然在作答上可以較為靈活,但有考生過於背誦槪念、事實同定義,又狹隘地將新聞自由理解為等同資訊流通;有考生將標準工時和最低工時混淆,導致答非所問。值得一提的是,有考生認為政治立場影響新聞自由,不過舉例時卻指出「劉進圖旗下的《蘋果日報》披露政府的陰暗面,因而受襲擊」,誤以為《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任職《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