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  鈺成其事

上星期去看了一個題為「紫荊綻放」的畫展。畫家是潮汕人,專攻紫荊水墨畫,據介紹被譽為「中國紫荊花水墨第一家」。展出的數十幅作品,大部分畫的是香港景物,有燦爛的花叢襯托。我問畫家,畫中的是中國的紫荊花,還是香港的洋紫荊?他說,是洋紫荊。

紫荊和洋紫荊,名稱相近,卻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只有葉的形狀相似。紫荊生長於海拔150米至1,400米,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的中部和南部。她的學名是Cercis chinensis,英文俗稱Chinese redbud (「中國紅蕾」),說明這植物是來自中國。紫荊是豆科紫荊屬植物,是落葉喬木,不過由於多是矮小叢生,常被當做灌木。

至於洋紫荊,英文俗稱Hong Kong Orchid(「香港蘭」),是常綠喬木,豆科羊蹄甲屬植物,最先在1880年左右由一位法國傳教士在香港島薄扶林鋼綫灣發現,並移植至薄扶林伯大尼修道院,其後被判定為新物種,命名為Bauhinia blakeana。其中Bauhinia即羊蹄甲屬,而種的命名blakeana,是採用了19世紀末一位香港總督的姓氏Blake。

由兩種植物的名稱和生長地區可見,紫荊屬於中國,而洋紫荊則屬於香港。「洋紫荊」得名,可能是由於最初發現她的人,看到她的葉和紫荊相似,但花的形狀和大小又有別於紫荊,以為她是來自外國的品種,於是加上一個「洋」字。其實她是香港本土的植物,叫「香港紫荊」或許更恰當。

洋紫荊在1 9 6 5 年獲定為香港市花。《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在基本法起草期間,起草委員會向海內外徵集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的設計,收到七千多份作品,但沒有一份入選。其後草委會特別邀請了三位設計師重新設計,最後採納了香港建築師何弢設計的洋紫荊圖案,與基本法一起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基本法說區旗和區徽上的圖案是「紫荊花」而不是「洋紫荊」,或許是為要去殖民化;但這樣一來,特區的區旗和區徽便不符合基本法。

洋紫荊受香港人喜愛,不是因為她有一個洋名,而是因為她適應香港的土壤和氣候,長得繁榮艷麗。不管給她換個甚麼名稱,她仍是港人熟悉和喜愛的洋紫荊。但是,如果破壞了她生長的環境和條件,她就會變質、失色、枯萎。

(完)

151109_AM730


 香港紫荊(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