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星期有家長在Facebook發起「簽名」運動,建議取消政府為評估學校水凖而要求小學三年級學生參加的一個叫TSA的全港評核試,幾天內收到超過三萬個like。香港學生考試壓力太大,和其他東亞國家地區的學生一樣,讀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不過,原來這幾年來,崇尚「自由」的美國社會,學生也開始需要應付排山倒海的評核考試。

昨天(10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拍片放上Facebook,建議學校把花在評核考試的時間,訂為所有課堂時間的百分之二以下;亦即如果學生一星期在學校學習五十小時,學校便不應該花多過一小時考核學生了。為什麼美國學生忽然需要應付更多的評核考試呢?原來奧巴馬2009年上任後提出教育改革,以一套標準(Common Core)評核學校的英文和數學程度,從而鎖定「表現不濟」的學校,把其淘汰;政策其實最根本的原意是「強迫學校去強迫學生讀吓書」,當然評核試成績好的學校也就有機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奧巴馬是一個重視教育的總統,推行政策初期,保守派媒體霍士新聞就曾經揶揄奧巴馬「好像北韓一樣」強迫學生唸書。

政府願意投放資源在教育界,本來是好事;但是如何把資源運用得宜,卻是天大的難題。那麼,美國教育局對學校的評核方法是什麼呢?答案當然是要求學生參加好像香港TSA一般的評核試了。一個一廂情願的改革,政府嘗試以市場機制,給「好」學校多一些錢和資源,獎勵好學校、淘汰差學校;如今卻變成學校為了爭取更多資源,或不被淘汰,唯有把評核試放在第一位。誇張點說,學生其他什麼都不了了之學校不太在乎,對學校最大影響的,是學生能否在評核試每條題目的四個選項中,揀出試題設計者覺得正確的答案。六年匆匆過去,奧巴馬自知「捉蟲」吧,昨天便呼籲教育界不要花太多課堂時間在評核考試上。不過這種呼籲,如果沒有實際的政策配合,是難以收到任何效果的。

美國的公立學校,除了一些美國人公認的道德標準,譬如對陌生人要有禮貌、對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要一視同仁等等,在這個範疇會對犯事的學生「從嚴」;否則譬如英文數學那些有關基本知識的學科,可以完全自由放任,「唔鍾意學無人會迫你」,文盲數盲只要願意風雨不改到學校報到,有足夠的出席率,能夠中學畢業的也就大有人在。

不相信的讀者,可以看看美國教育局2013年的官方統計數字[1]。那堆數字,和2003年比較毫無進步;整體而言,14%的美國人是文盲,亦即大約每七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文盲;而美國成年人當中,21%的閱讀能力只有小學五年級的程度;有中學畢業文憑的美國人,五個就有一個是文盲。這堆聽起匪夷所思的數字,卻一點沒有誇張。

和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不同,東亞國家的教育政策,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向來重視讀書,也重視考試。香港學生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東亞國家的學生,「衰極都有個譜」。不過,對於念兹在兹要用讀書來「大國崛起」的東亞各國人民,如果聽到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其實是文盲處處,除了不能相信之外,最後還是不能相信。美國的優勢,有其歷史因素,但可以總括為地理位置和政治制度;自己沒有辦法培養足夠的人才?不要緊,世界各地的人才慶高采烈的用腳投票,移民美國尋求進一步的個人發展。有什麼比「你幫我train好個人然後俾我用」更勝一籌呢,對不?

Footnotes:The U.S. Illiteracy Rate Hasn’t Changed In 10 Years

作者:何人可(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美國有幾多人係文盲?(何人可)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