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國國慶,同日舉行抗戰勝利70週年的閱兵儀式,場面浩大,北京城內為了閱兵活動而作出多項的相關措施,如封路、改道、限制車輛行駛等,城內居民雖然因此而有所不便,但此舉亦令北京市的上空得到金錢也買不到的蔚藍天空。為甚麼北京的蔚藍天是如此彌足珍貴?究其原因,就是「霧霾」。

回顧今年的8月,鄰近北京城的天津市化學危險品倉大爆炸,造成重大的傷亡事故之外,亦令肇事地區受到極嚴重的破壞,而時隔多天之後,化學品爆炸所造成的後遺症亦逐漸浮現,例如水源受到污染,而天津市民亦表示空氣中充滿令人不適的味道。但是關於空氣的問題,其實一直都為全中國各個地區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近年出現了一個代表空氣污染的詞彙-「霧霾」。

「霧霾」中的「霾」是指空氣中的灰塵微粒,其意是指出空氣污染的成因,但加上一個「霧」字之後,空氣污染的成因,彷彿由人禍變成天然災害,甚至美化了其傷害性。中國的空氣污染到底有多嚴重呢?

中國女記者及主持人柴靜為此進行調查報導,並自資拍攝與推出空氣污染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柴靜和她的團隊用了一年的時間走訪中國各省各地,運用其人際網絡,把「霧霾」的真面目,呈現於眾人的眼前。雖然《穹頂之下》只有短短的1小時45分鐘,但扼要地道出中國空氣污染的成因,以及探討監測機關的結構性問題。當電影面世一刻,立即引起社會極大的迴響,在內地的社交網站上瘋傳,短短的幾日之間,已經有逾千萬的轉載。

為什麼呢?為什麼一部紀錄片卻引來那麼多人的關注呢?中國網民一連串的反應又代表了什麼呢?答案好簡單,中國空氣污染的情況,已經去到中國本土人民也無法忍受的地步。作為一個新興大國,除了發展之外,難道就沒有任何法例、法律規管嗎?不,中國政府是有一連串的措施和法例去管制,但成效不大。

當中的原因就是政策沒有得到切實的執行,相關的法律也沒有清晰地確立,所謂的相關部門,其實就是沒有部門執法,環境部沒有權力、交通部推諉責任,然後責任推落在民間企業;問題就出現了,企業要賺取最大的利益,環保卻為他們帶來束縛,人是貪婪的,金錢與社會責任,企業當然是選擇前者。原來,污染的空氣中充滿的不止是化學物、懸浮粒子、有毒物質,更充滿了金錢,為了金錢,一切的惡果卻要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民眾來承受。

問題能得到解決嗎?可以的,只要法例得到實行,相關部門能正直地執法,或許有一天,空氣污染會得到改善。但會是哪一天呢?當大家抬頭再見天空出現美麗藍天之時,就是一切改變之日了。

(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