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是一個微妙的界線,回頭望去30歲已離你遙遠,轉過頭往前看40歲卻也還仍有一段路。而卡在這樣一個「後青春期」階段,撇開過往人生經歷不談,你對陪伴自己三十多年的身體,瞭解得夠深嗎?邁入35歲後,也是身體各部位器官邁入需要進廠保養的階段,小病小痛跑出來找麻煩的情況也越來越常發生,為此我們特別選出人體五大部位:心血管、肝、肩膀、脊椎、關節引發的健康警訊來作一番詳細探討。
我們最重要也最需要關心的「心血管」健康,根據2014年最新公布的十大死因統計數據,有四大死因竟然都與它有關,包括第二、三名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第五名的糖尿病以及第八名的高血壓疾病,顯示心血管保健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健康議題。預防慢性病,守護健康,就從「心」出發!
心血管疾病與三高的關係
心血管疾病是統稱身體一系列跟循環系統有關的疾病,而循環系統又跟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有關,因此涵蓋範圍十分廣,這些疾病都有相似的病因,包括心臟病、低血壓、高血壓、高血糖症、中風、心肌梗塞、血栓、動脈硬化等。在這些諸多病症裡又以「血壓、血脂、血糖」作為檢測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就漸漸被稱為預防三高。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加上缺乏運動及錯誤的飲食習慣,對於健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高血壓患者通常愛好重口味,食物以高脂、高鹹、高糖為主;這樣的飲食型態,同時也容易造成血糖值異常,進而形成糖尿病;另外,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同樣跟飲食內容有關,因此通常有了其中一項,患者就要同時注意是否也有另外兩種病症。
自我檢視身體狀況 預防三高找上門
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初期很難有明顯症狀,平時若沒有定期運動習慣,再加上營養不均衡、特別愛吃零食甜食,不但體重直線上升,高血壓等相關代謝疾病也會找上門!腰圍也是三高的一個重要指標,男性腰圍大於(含)90公分、女性大於(含)80公分就可定義為腹部肥胖,三高機率也就大增。
至於高血糖的部分,糖尿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初期沒有症狀,所以難以及早發現糖尿病,定期血糖檢測才是上上策。一般建議,最好在35歲以後,每年定期進行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檢測,根據WHO訂定標準,飯前血糖數值126 mg/dL以上、飯後或隨機200mg/dL以上為糖尿病標準,另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色素超過6.5%以上,做為診斷依據。
高血脂通常沒有特別症狀,如果您是高危險群或 40 歲以上者,記得每年至少抽血檢查一次。一般人可以從飲食內容著手,若常吃肉類、奶類或是內臟類食物,飽和脂肪就可能攝取過量,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致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增加血脂異常的風險。
勿信迷思!藥物食療雙管齊下
三高是屬於慢性病,無法短時間內完全治癒,因此用藥與食療搭配更為重要,藥物可幫助控制病情,飲食輔助則讓藥效發揮更佳,患者切記不可以自行停藥,很多人都疏忽這點,因此常復發,甚至引發中風。
至於與高血糖密切相關的糖尿病,更需要按醫師指示定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許多人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存有迷思,例如,糖尿病患為了控制血糖,什麼食物都不能吃,其實病患飲食的關鍵在於分量多寡,只要控制得當,也並非什麼都不能吃。還有許多人以為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事實上,雖然糖尿病的口服藥物選擇越來越多,但仍有其一定限制,特別是本身腎臟代謝功能不好的患者,在很多藥物無法使用的狀況,胰島素就是調節血糖的最佳選擇。
然而長期以訛傳訛之下,許多病人常拖到腎功能差到許多藥都不能服用、或服了也無效時才願意打針。可是一旦腎病變步入晚期,即使血糖控制再好也很難恢復,因此才會有打針沒多久,就要洗腎的錯誤印象。
瞭解了基本的三高相關資訊之後,現在是不是對自己的健康知識又更有信心了呢?除了上述的預防檢測與用藥知識以外,國內外許多與三高有關的研究,都會教導一般民眾如何「護心」。
日喝2杯紅莓汁或1杯葡萄柚汁
紅莓中的多酚,可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幫助硬化動脈恢復彈性、血液通暢,美國農業部日前的研究結果佐證,每天喝2杯蔓越莓汁有助於降低心臟病機率;法國國家農業調查研究院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每天喝杯含有營養素「黃烷酮」(flavanones)的葡萄柚汁,能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健康。
每天攝取適量堅果
每日飲食方針中,建議每人每天攝取適量堅果(約手掌抓取一把的量)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因為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中和體內膽固醇、預防三高。
高鉀、高鈣助穩定血壓
礦物質鉀可以使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像是香蕉、哈密瓜、橙、綠色葉菜等都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另有國外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普遍也缺乏鈣質,所以多吃高鈣食物也有助預防高血壓,像是奶製品、板豆腐、小魚乾、蝦米、海帶等。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報導
三高致心血管疾病!護心有法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